諺語雲:“重陽無雨看十三, 十三無雨一冬幹 ”。 再看今年立冬這天, 天氣晴好, 萬里無雲, 風和日麗, 由此大略可估計今年冬季應是一個溫暖乾燥的冬天。 正常情況下, 陰曆八月十五後天氣應轉涼, 氣候趨向涼燥, 可現在已立冬近一個月, 大雪節氣將至, 天氣仍然溫暖乾燥。
自今年10月1日以來, 找我就診的患者70%都是陰虛內熱的體質類型, 尤其是女性, 經量突然減少或剛過40歲就驟然斷經的患者特別集中, 這種情況用中醫理論解釋並不難理解。 據推算, 之後的一段時間, 天氣可能還會以燥熱為主, 火可以傷陰。
“上醫治未病”, 面對這種情況, 我們應如何應對呢?我的方法是:吃山藥。 醫聖張仲景曾說:“虛勞諸不足, 風氣百疾, 薯蕷丸主之。 ”薯蕷, 就是山藥。 山藥性平, 藥性緩和, 不燥不膩, 入三焦, 補三焦氣陰。 在這個異常乾燥的氣候下, 山藥的抗外邪(風、寒、暑、濕、燥、火)能力和保濕抗燥能力以及其強大的生命力都是我們需要的, 實乃今冬天賜佳品也。
我個人的做法是將山藥半尺(約20釐米)去皮和大米一起用豆漿機打成糊狀,
我說, 在這個大環境下, 你的陰虛症狀不加重就是吃山藥的療效, 至於用量, 要因人而異。 如果有人吃後感到胃口不好, 舌苔厚膩, 不管專家說得再好也不要吃了, 因為證明吃山藥的方法不適合你。
當然, 滋陰食品有很多, 除了山藥之外, 還有百合、枸杞、豬膚、地黃、天冬、麥冬、玉竹石斛及一些黑色食品等, 也可適量用它們泡茶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