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小柴胡東加減治療淋證

讀《張子琳醫療經驗選輯》, 見張老治療淋證善用五淋散。

五淋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治療“腎氣不足, 膀胱有熱, 水道不通, 淋瀝不宣, 出少起多, 臍腹急痛, 蓄作有時, 勞倦即發, 或尿如豆汁, 或如砂石, 或冷淋如膏, 或熱淋便血, 並皆治之。 ”原方組成:“赤茯苓六兩, 當歸(去蘆)、甘草(生用)各五兩, 赤芍藥(去蘆, 剉)、山梔子仁各二十兩。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 水一盞, 煎至八分, 空心, 食前服。 ”

儘管陳修園說:“(淋病)治者都不重在膀胱, 而重在三焦……治三焦與膀胱之正法, 則用五淋散。 ”(見《時方妙用》)

《時方歌括》中引用柯韻伯之語:“梔、苓治心肺,

以通上焦之氣, 而五志火清;歸、芍滋肝腎, 以安下焦之氣, 而五臟陰複;甘草調中焦之氣, 而陰陽分清。 則太陽之氣自化, 而膀胱之水潔矣。 此治本之計, 法之盡善者也。 ”說理可謂明白, 但反復品讀, 終也不能徹悟。

沒有學會使用五淋散治淋, 但從三焦論治淋證一法倒對筆者有所啟發。 陳修園在《時方妙用》中進一步指出:“三焦包羅臟腑, 主氣而即主水, 故曰‘決瀆之官, 水道出焉’。 ‘上焦如霧’, 氣中有水也;‘下焦如瀆’, 水中有氣也;‘中焦如漚’, 氣水相涵於其中也。 凡水道不通, 溢於外而為腫, 積於中而為脹, 淩於肺為咳嘔, 流於腸為泄瀉, 宜專責之三焦, 與他髒無涉。 ”讀及此段, 筆者想到了小柴胡湯, 想到了小柴胡湯治療三焦之氣, 小柴胡湯治療三焦之水。

在此後的臨證中, 筆者每用小柴胡東加減, 從三焦入手治療淋證, 取效頗捷。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