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春風拂面 須防面癱

乍暖還寒時, 不少人看到春意盎然就利用週末外出郊遊, 不想天氣驟變遭遇風雨。 第二天一覺醒來便發現半邊臉發麻, 刷牙時從嘴角直往外漏水, 連臉上的肌肉也不聽使喚了, 一笑嘴角則歪向一側, 趕快捂著臉到醫院就診。

按理說, 青少年不屬於面癱高發人群, 但也有不少男孩、女孩被送來。 診治時發現他們往往有兩個特點:一是體質較弱;二是頻繁外出是直接誘因, 而且坐車喜歡坐在窗邊, 大開窗子兜風, 結果長時間被冷風猛烈刺激導致突然面癱。

面癱又稱面神經麻痹, 一般在冬春之交, 忽冷忽熱的時節易發病,

偶見夏季吹空調、電扇後, 面神經長時間受冷刺激, 造成氣血經絡不通, 面神經因缺血而麻痹, 其支配的肌肉因營養不良而出現功能障礙, 導致面癱。

面癱者主要表現為一側面部所有表情肌癱瘓, 額紋消失, 閉眼、皺額和蹙眉不能, 眼閉合不全, 眼有露白, 患側鼻唇溝變淺, 口角下垂, 嘴歪向一側。 耳後可有自發性疼痛及壓痛, 還可出現舌前2/3味覺障礙、聽覺過敏、外耳道疼痛或感覺遲鈍及皰疹等。

面癱可發生在任何年齡, 一般以青壯年居多, 男性略多於女性, 但也不排除小朋友以及老人等各個年齡層次的人群, 雖然不會危及生命, 可留下無可挽回的後遺症, 造成終生遺憾。

但面癱患者不用太害怕, 雖然剛開始可能面癱症狀逐漸加重,

並在2~3周內發展到高峰, 但只要及早發現並治療, 75%以上的患者病情較輕, 能於1~3個月內好轉痊癒。 但若治療不及時, 面神經功能恢復不徹底, 大約有15%~20%的病人會出現人們常說的問題, 如“鱷魚淚”、面肌抽搐、眼閉合不全、笑時嘴歪等後遺症。

因此, 如果人們晨起發現自己面部僵硬、面頰動作不靈, 額部皺紋消失。 眼裂不能閉合, 不能皺額、閉目鼓頰等動作, 進食時食物留在齒頰間, 唾液從口角外漏等就要警惕自己出現面癱了, 而對於急性或亞急性發病者則會出現一側(偶為雙側)周圍性面癱。 伴有舌前2/3味覺障礙, 少數可有耳鳴、聽覺過敏、耳部皰疹等。

醫學上認為, 對於面癱患者的治療原則是改善局部血液迴圈,

促使局部水腫、炎症的消退, 以免神經進一部受損, 並進而促進面神經功能的恢復。 針灸、理療及中西藥物均可配合應用。 理療主要是改善面部局部的血液迴圈, 促使局部水腫、炎症的消退, 減輕局部的疼痛。 目前多用超短波、微波、紅外線等療法。

面癱患者應注意休息, 減少外出, 避風寒並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洗臉、洗澡以溫水為好。 尤其初春, 寒冷刺激可能使血管痙攣加劇, 影響血液迴圈, 對局部炎症、水腫的吸收及營養供應不利, 將延緩面癱的恢復。

故可自己作局部按摩3~4次/日, 每次10~15分鐘, 以促進血液迴圈。 在各種治療的同時, 還要進行面部表情肌的訓練, 如對著鏡子練習皺額、蹙眉、閉目、撅嘴等動作, 還可嚼口香糖以加快癱瘓肌群的恢復。

為保護暴露的眼角膜及防止結膜炎, 可採用抗生素滴眼液滴眼;眼裂不能合攏, 特別是眼瞼外翻嚴重者, 外出要戴眼罩。

其實, 面癱疾病在生活中是可以“防患於未然”的:

一是注意保暖。 應避開風寒對面部的直接襲擊, 尤其是年老體弱、病後、過勞、酒後及患有高血壓病、關節炎、神經痛等慢性疾病者, 盡可能不要長時間迎風。

二是增強體質, 提高抗病能力。 “正氣記憶體, 邪不可幹”。 春天風和日麗應該積極進行體育鍛煉, 不同年齡、不同體質的人可選擇不同鍛煉項目, 如散步、跑步、體操、打太極拳、爬山等。

三是多吃果蔬。 冬季進食新鮮蔬菜較少, 攝入維生素不足, 因此, 春天應多吃蔬菜和水果, 如韭菜、春筍、芥菜、油菜、香椿、香菜等。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