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兒童>正文

幼兒智力開發謹防三大誤區

學習是生活中最有趣的和最偉大的遊戲。 我們從生下來的那一刻開始, 就開始接受來自社會和父母的教育, 開始基礎的學習語言, 學習走路, 父母也竭盡全力開發我們的潛能, 那麼什麼時候進行什麼教育才是合適的呢?怎麼樣開發孩子的智力呢?專家教您謹防三大誤區。

忽視兒童生理成熟度

兒童的身心發展是有先後次序的, 早期教育必須在適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礎上進行適時的訓練, 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過早和過晚都會造成對孩子的傷害, 我們都知道狼孩兒、豬孩兒的故事, 他們就是因為錯過了語言和社會規範等各種智慧開發的時機,

所以, 即便科學家提供良好的條件, 也不能使他們趕上最普通的孩子的智力水準。 而過早的開發孩子的某種智慧, 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還會造成對孩子的傷害。 對此, 家長朋友應該瞭解一下孩子敏感期的知識。

“學習”狹隘化

談到學習, 許多人就想到學校裡坐在課堂上聽課, 以及那些繁多的定理和常識。 這種理解未免過於狹隘和刻板了。 當一個嬰兒能夠辨認出媽媽和其他人的區別的時候;當一個男孩子出於對異性的好奇而在書店裡翻《女性心理學》的時候;當一個人第一次吃西餐, 小心翼翼地模仿別人的時候;當一個女生注意明星們的著裝搭配的時候;當一個人新買了電器,

看說明書的時候;當一個司機在陌生的地方打開地圖尋找他應該走的路線的時候……這些都是在學習, 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 因需而求謂之學, 我們需要的某種知識和技能我們現在還沒有, 我們去追求它, 這就是學習。 人們在生活中用到的百分之八十的知識是課堂之外學到的, 比如交往的常識, 心理調節能力, 如何應變以及各種各樣的社會經驗和潛規則等。 課堂上的學習僅僅是學習的一種, 並且不是最重要的一種, 課堂上的學習可以讓我們得到高分, 可以讓我們進入名牌大學, 可以讓我們在進入人才市場的時候有一張鍍金的入場券, 然而, 它僅僅是入場券, 究竟如何打開局面靠的是我們在課堂之外練就的本領和走出學校之後學到的知識。

說這麼多, 是想告訴朋友們不要狹隘地理解學習, 以便不狹隘地要求孩子。 對於幼兒來講, 他們是通過遊戲和生活學習的, 他們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在學習, 他們參與的每一個遊戲或者活動都是學習;對於幼兒來講, 他們廣泛的好奇心和興趣是大自然最好的饋贈, 幼兒借此增長他們的知識和能力, 廣泛地探索和興致勃勃的狀態對於幼兒來講是無比重要的, 前者讓孩子不斷發現自己的天賦, 後者讓孩子達到內心的和諧和心理的自我建構。

重結果輕過程

其一, 孩子從過程中得到的鍛煉比結果更重要。 對於嬰兒來言, 看到比看懂重要, 聽到比聽懂重要, 感官知覺是智力的先導,

即便孩子不能理解, 或者說記住的東西很快忘記了(比如背唐詩), 背過本身是重要的, 這個過程已經會對孩子智慧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其二, 快樂比結果更重要。 孩子從過程中獲得的感受以及建立的相應態度, 比孩子所學的具體的結果更重要。 孩子沒學多少東西, 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了快樂, 喜歡學習、喜歡知識, 這種態度比什麼都重要。

一些功利心很強的父母, 總是期望孩子很早就學有所成, 比如背唐詩、記單詞、學數學等, 可謂去本求末。 其實孩子多背幾首唐詩, 多識幾個漢字, 這一丁點優勢很快就會消失, 長遠來講對孩子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好處, 假如孩子因為父母刻意的、功利的要求而對學習產生抵觸感,

就更因小失大了。

總結:我們並不反對對孩子進行智慧開發, 但是, 前提是我們要以孩子內心的和諧為主。 對於幼兒, 我們不應該有特別刻意的學習目標和計畫, 而是要對孩子自然的興趣和自發的表現給予足夠的支援和關注。 當我們不去刻意追求的時候, 結果往往是意外的收穫。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