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小兒流口水父母怎麼辦?

小兒流口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正常流口水又稱生理性流涎。 嬰兒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 唾液腺尚不完善, 加上嬰兒口腔淺, 不會調節口腔內的液體, 因此, 小兒流口水是很正常的現象。 隨著乳牙的出齊合月齡的增長, 口腔深度增加, 唾液的分泌量也會逐漸轉為正常, 這時, 流涎也會自然停止。

病理性流涎是指嬰幼兒不正常流口水, 原因大致有兩個方面:一是大人們經常因寶寶好玩而捏壓小兒臉頰部, 導致腺體機械性損傷。 塞現有損傷的兒童, 唾液的分泌量和流涎現象大大超過正常。 二是小兒患有口腔疾病,

入口槍炎、粘膜充血或潰爛, 或舌尖部, 頰部、唇部潰瘍等, 也可導致小兒流口水。 小兒流口水, 常常打濕衣襟, 容易感冒和併發其他疾病, 有的不經治療甚至會數年不愈。 有少數小兒的流涎是由腦炎後遺症、呆小病、面部神經麻痹導致調節唾液功能失調而造成的, 應去醫院明確診斷。

中醫觀點:

小兒流涎, 祖國醫學稱為“滯頤”, 多因脾胃積熱和脾胃虛寒所致, 脾之液為涎, 脾胃積熱, 則廉泉不能制約, 或脾胃虛寒不能收攝, 均可發生流涎。

1.脾胃積熱:流涎, 唇紅舌赤, 或口舌生瘡, 煩躁不寧, 叫鬧啼哭, 大便幹結, 小便短黃, 指紋紫滯, 治宜清熱瀉脾。

處方:燈草6克、山梔3克、生石膏10克、生地6克、黃芩3克、黃連3克, 水煎服。

2.脾胃虛寒:流涎, 面色蒼白,

四肢微冷, 唇舌色淡, 指紋淡紅, 隱而不顯, 治宜溫中補脾。

處方:益智仁6克、木香3克、法夏3克、陳皮6克、白術6克、乾薑3克、黨參10克, 水煎服。

1.飲食原則

中醫認為病理性的滯頤是由於脾胃失調, 如脾胃積熱或脾胃虛寒, 前者廉泉(穴位名)不能制約, 後者使脾不能攝涎, 以致引起流涎。 因此要根據辨證, 對脾胃積熱型患者應予清除脾胃積熱的清熱養胃、瀉火利脾的飲食物。 可多吃綠豆湯、絲瓜湯、蘆根汁、雪梨汁、西瓜汁、金銀花露等。 此類患兒常有口咽黏膜炎症或潰瘍, 必須注意避免給予具有刺激性的食物, 而應給富含維生素8:、C的食物。 對脾胃虛寒型患者宜給溫中健脾的飲食物, 及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魚肉類、蔬菜及乾果等, 如蝦、海參、雞肉、羊肉、刀豆、韭菜、花生、核桃等。

2.藥膳食療

(1)脾胃積熱型:口涎自流, 口舌疼痛不安, 口腔或咽黏膜紅赤糜爛, 或有瘡疹或潰瘍, 煩躁拒食, 尿短少, 大便幹結, 舌光紅少苔或糜爛花剝, 脈滑數或指紋紫滯。

①蘿蔔汁:鮮蘿蔔數個, 洗淨搗爛絞汁, 塗口內二頤及舌。 每日 3~4次, 連續5~10天。

②石榴汁:鮮石榴去皮搗爛, 加少量水, 擠出石榴汁, 取汁如上法塗口內。

③山豆根白術汁:山豆根6g, 白術l0g。 煎汁加蜂蜜適量塗口內, 每日3-4次, 連續1周。

④綠豆甘草湯:綠豆30g, 甘草4g。 煎湯給小兒頻服, 每日1劑, 連服1周。

⑤黃連甘草鮮藕湯:胡黃連3g, 甘草5g, 鮮藕lO0g。 煎湯, 每日1劑, 分2次服, 連服一周。

⑥杭菊花汁:杭菊花10g煎汁, 加蜂蜜適量, 每E1分2次口服, 連服5~7天。

(2)脾胃虛寒型:口涎自流, 面色蒼白, 四肢不溫, 唇舌色淡,

苔白, 脈沉弱無力, 指紋淡。

①吳萸子劑:吳萸子3g, 梨1個, 切碎, 水煎服。 每日l劑, 分3次服, 連服7-10天, 青皮、炮薑各1.5g, 炒熟白扁豆10g。 共研成粉末加糖適量沖服。 每日1劑, 分3次服, 連服7~10g天。

③溫中健脾粥:炒白術6g, 乾薑1.5g, 黃芪l0g, 甘草3g。 煎汁, 濾去藥渣, 加入糯米1O0g熬粥。 1天內分2次服完, 連服5—10天。

④五味子鴿蛋:五味子20g, 鴿蛋20枚同煮, 熟後將蛋殼敲碎, 用小火維持2小時, 使藥汁充分滲透人蛋內, 每日服蛋2枚, 服完為止。 若放置時間過久, 可再煮一次, 以防變質。

⑤韭菜汁牛奶:用韭菜30g絞汁和牛奶適量, 喂小兒, 每日1次, 連服5~10天。

⑥黨參香菇湯:黨10g, 幹香菇6g。 煎湯給小兒飲服, 連服7~10天。 可反復服之。

粥療:

脾之液為涎, 廉泉乃津液之通路, 脾胃積熱, 廉泉不能制約, 或脾胃虛寒, 不能收攝津液, 均可致流涎不止,

尤其是炎夏季節, 嗜食冰棒、冷飲等, 更可導致本病發生。 故臨床所見, 以虛證居多, 當以健脾燥濕、和胃攝涎為治, 可選用下列粥療方。

苡仁扁豆粥 薏苡仁、白扁豆各15克, 白糖適量。 將薏苡仁、白扁豆淘淨, 放入鍋中, 加清水適量煮粥, 待熟時調入白糖, 再煮一二沸即成, 每日1劑, 連續5~7天。 可清熱瀉脾。 適用于小兒口角流涎、涎液黏稠, 甚則口角赤爛, 小便短赤, 大便臭穢或燥結、面赤唇紅, 並舌質紅、苔黃厚等。

馬齒梔子粥 馬齒莧15克, 梔子花1朵, 大米30克, 白糖適量。 將馬齒莧、梔子花擇淨, 放入鍋中, 加清水適量, 浸泡5~10分鐘後, 水煎取汁, 加大米煮粥, 或將鮮馬齒莧、梔子花擇洗乾淨, 切細, 待粥熟時調入粥中, 放入白糖, 再煮一二沸即成, 每日1劑, 連續5~7天。 可清熱瀉脾。

椒紅牛肉粥 川椒、紅蔻各5克,牛肉50克,大米30克,調味品適量。將牛肉洗淨,切細,放入碗中,用澱粉、醬油、料酒調勻備用。先取川椒、紅蔻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沸後調入牛肉等,煮至粥熟,加食鹽、味精等調味,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連續3~5天。可溫中健脾。適用于小兒口角流涎、涎液清稀、納食減少、小便清長、大便正常或溏薄、面白唇淡且舌質淡、苔薄白等。

姜丁牛肚粥 生薑2片,丁香粉1克,牛肚50克,大米30克,調味品適量。將生薑切為細末。牛肚洗淨,煮熟,切細。先取大米淘淨,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熟後調入牛肚、生薑、丁香粉、調味品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連續3~5天。可溫中健脾。

可清熱瀉脾。

椒紅牛肉粥 川椒、紅蔻各5克,牛肉50克,大米30克,調味品適量。將牛肉洗淨,切細,放入碗中,用澱粉、醬油、料酒調勻備用。先取川椒、紅蔻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沸後調入牛肉等,煮至粥熟,加食鹽、味精等調味,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連續3~5天。可溫中健脾。適用于小兒口角流涎、涎液清稀、納食減少、小便清長、大便正常或溏薄、面白唇淡且舌質淡、苔薄白等。

姜丁牛肚粥 生薑2片,丁香粉1克,牛肚50克,大米30克,調味品適量。將生薑切為細末。牛肚洗淨,煮熟,切細。先取大米淘淨,加清水適量煮粥,待熟後調入牛肚、生薑、丁香粉、調味品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連續3~5天。可溫中健脾。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