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一種常見心臟病, 發病率僅次於冠心病。 它既是多種心臟病的臨床表現, 又是一種獨立疾病。 心律失常在每個人一生中都可能發生過, 只不過有的症狀輕, 有的症狀重;有的持續時間短, 有的持續時間長;有的偶爾發生, 有的經常發生。 心律失常是導致心臟猝死的最直接原因, 應給予充分重視, 雖然有些心律失常無礙健康, 但這最好由醫生判斷, 別自己擅自作主。
分緩慢型和快速型兩類
正常人心跳節律規整, 頻率適合生理需要。 休息時跳動慢些, 運動時跳動加快;兒童跳動快些, 老人跳動慢些。
研究發現, 幾乎所有心臟病都會有心律失常表現, 這是導致心律失常的最常見原因。 其次, 精神緊張、情緒激動、過度疲勞、大量飲濃茶或濃咖啡、過多喝酒、大量吸煙等不良習慣, 會干擾神經調節影響心跳。 另外, 感冒、扁桃體炎、傷寒、菌痢等感染性疾病, 腦炎、腦瘤、腦外傷等顱內疾病, 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等代謝性疾病, 缺鉀或血鉀過高等電解質紊亂, 以及一些藥物毒性作用, 也會干擾電信號, 引起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種類繁多, 為方便診治, 根據心跳頻率可分為緩慢型和快速型兩類。
心跳太慢常需裝起搏器, 心跳過快首選藥物治療
緩慢心律失常往往需安裝起搏器, 藥物一般只用於搶救性治療, 且需靜脈給藥, 要在醫院內由醫務人員完成, 口服藥基本無效。 因心跳快慢與個體差異和同一個體的生理狀況有關, 所以, 心跳低於每分鐘60次並不表明心臟一定有問題, 更不表明一定需要治療。 有以下三種情況的緩慢心律失常一般需要治療:有明顯的憋悶、氣短、頭暈、乏力症狀, 甚至出現暈厥;既有心跳過緩, 同時又有陣發性心跳過速;心跳明顯過慢, 常低於每分鐘50次,
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療, 藥物是首選。 心跳很快時, 往往需靜脈用藥儘快終止其發作, 口服藥效果不佳。 其間歇期的藥物治療在於預防發作, 一般口服用藥即可。 對某些類型的快速心律失常, 如室上性心動過速、房撲、特發性室速及部分房顫等, 需射頻消融治療。 曾發生過較嚴重心律失常、有冠心病等心臟病、心功能差等有猝死危險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 一般應安裝除顫器治療, 以避免猝死。
上並非所有快速心律失常都需要治療, 如偶爾出現輕度心悸、心慌, 多與情緒緊張、飲酒或睡眠不足等有關, 對健康影響不大。 若症狀加重或出現頻率增加, 應給予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