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精神疾病的治療主要採取以心理治療(精神治療)和藥物治療結合的方法, 一般是以藥物治療為主, 以心理治療為輔。 有時對於一些病情較為頑固且嚴重的病人, 精神科醫生也會選擇一些物理療法, 如電抽搐療法。 激素療法, 如胰島素療法。 或採用神經外科手術, 破壞大腦額葉上的某一個興奮點, 以達到緩解患者病情的效果。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 升學、就業、失戀、失去親人等心理壓力以及意外刺激處處存在, 一旦超過人的心理承受極限, 大腦神經系統功能就會亂, 出現失眠、頭痛、抑鬱、強迫、焦慮、心慌、胃部不適等精神症狀和軀體症狀,

治療精神疾病的方法有心理療法、藥物療法、物理療法等。 心理治療——主要是引導患者說出內心的苦悶, 消除疑慮, 有些病人通過心理治無須用藥即可康復。 藥物治療——西藥始於20世紀50年代, 有些人用藥不系統、不正確, 導致症狀反復發作、慢性化, 出現肥胖、藥物依賴等副作用, 於是有專家把眼光轉向中醫精神醫學, 發現中醫治療精神疾病有明顯的優勢, 已開發出多種療效顯著、服用方便的中成藥。
喬主任強調:大多數心理疾病患者病前都有一定的誘因(如挫折、遭受不幸等), 所以在中藥治療的同時加強醫患聯繫, 應用心理學調動病人的積極性, 指導患者進行自我功能鍛煉, 家庭干預指導, 制訂針對性強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心理養生專家提示:一旦發現有精神上的輕微異常, 不妨多曬太陽, 自娛自樂, 放鬆興奮神經系統, 消除疲勞, 防止情緒低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