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 有位71歲的老先生前來求助:近來變得沉默寡言, 很少外出活動, 經常一個人悶坐發呆, 愁容滿面。 家人問他有什麼不舒服, 他先是說:“沒事兒”。 後來又說:“有時胃部發脹, 胸悶”。 家人帶他到多家醫院求治, 做了各種檢查, 沒有發現大問題, 只是疑診為慢性胃炎, 但服用多種藥物都無效。
後來, 家人根據醫生的建議, 陪他到醫院診治。 醫生詳細詢問了劉先生的病情, 並做了相應的檢查, 確診為老年抑鬱症。 經藥物治療和心理疏導, 以及家人的密切配合, 一個多月後劉先生有了笑容, 說話多了, 也願意外出活動了,

老年抑鬱症患者的表現多樣。 有的像劉先生一樣, 此外還有一種焦慮性抑鬱症。
另外還有以軀體不適為表現的老年抑鬱症, 症狀常涉及多個系統, 如頭痛、胸痛、背痛、腹痛、全身疼痛、胸悶、心悸、厭食、胃腹不適、腹脹、便秘、口幹、手顫、出汗、周身乏力等。 睡眠障礙是最常見的症狀, 常常成為病人就診的主要原因。 病人入睡困難, 淺睡易醒, 常有早醒, 醒來後難以再入睡。 但也有少數病人反而表現為睡眠過多, 但醒後仍感疲倦乏力。 有些病人感到心情不好,
綜合防治效果佳
老年抑鬱症的治療應當是綜合性的, 因為老年人常伴有其他疾病, 因此要心理疾病與軀體疾病同治。 患者家屬也需要密切配合。
首先是用抗抑鬱藥物治療。 有人認為, 抑鬱症是思想問題, 根本不用服藥;也有人認為, 抑鬱症是心理疾病, 應該心理治療, 藥物只是輔助性、安慰性的。 其實這些認識都是錯誤的。 抑鬱症與一種稱為5-羥色胺的腦部神經遞質的濃度低下有關。 通過藥物治療調整腦部神經遞質, 糾正神經生化代謝紊亂十分必要。

其次要進行心理疏導。
再次要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擴大社交範圍。 這對身心健康和治療抑鬱症都有好處。 家人也要多關心老年人, 多和他們談談心, 喚起他們的親情和生活樂趣。
心理養生專家提示:一旦發現有心理上的輕微異常, 不妨多曬太陽, 自娛自樂, 多食用些含苯乙胺、咖啡因的飲食:如綠茶、咖啡、香蕉、巧克力等, 興奮神經系統, 消除疲勞, 防止情緒低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