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健脾和胃;利水下氣;通乳;安胎。 主胃痛;泄瀉;水濕腫滿;小便不利;腳氣;黃疸;咳嗽氣逆;胎動不安;妊娠水腫;產後乳汁稀少。
【用法用量】內服:蒸湯或煮食, 100-240g。 外用:適量, 燒灰, 醋調敷。
【各家論述】
1.《別錄》:主咳逆上氣, 黃疸, 止渴:生者主水腫腳滿, 下氣。
2.《藥性論》:燒灰, 未, 糯米煮粥(調服), 治咳嗽。
3.《本草拾遺》:主安胎。 胎動、懷好身腫, 為湯食之。 破冷氣疙癖氣塊, 橫關伏梁, 作給以濃蒜食之。
4.《滇南本草》:治痢疾, 水瀉, 冷氣存胃, 作羹食。
5.《綱目》:煮食, 下水氣, 利小便;燒未, 能發汗, 定氣喘、咳嗽, 下乳汁, 消腫。
6.《本經逢原》:治便血, 同白蠟煮食。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