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血脂常識誤區 你有中槍了嗎

在醫治任何疾病的時候, 總強調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接受治療, 但是總是不自覺的陷入治療誤區的陷阱當中, 這與我們自身不注意這些常見誤區有關, 對此, 我們一定要提高謹慎, 下面就來講一下高血脂治療的常見誤區!

誤區一:瘦人不會得高脂血症

在人們的印象中, 高血脂往往與肥胖劃上約等號, 似乎高血脂只是胖人的專利。 而那些身材苗條的人容易忽視血脂檢查。 專家指出, 人的血脂水準與體型並無必然聯繫。

高脂血症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 原發性高脂血症與環境及遺傳相關。 繼發性高脂血症則繼發於其他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壓、腎病綜合征、甲狀腺功能低下、慢性阻塞性肝病、胰腺炎等。 因此, 體形瘦的人並不能對高脂血症免疫。

誤區二:膽固醇越低越好

膽固醇被很多中老年人視為洪水猛獸, 總是希望它越低越好。 事實卻並非如此。

膽固醇就像一把雙刃劍, 過高確實會增加患心腦疾病的危險, 但過低也會出現種種問題。 因為, 膽固醇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建築材料”, 用以支撐體內所有細胞的結構形狀。 膽固醇還是細胞膜的組成部分以及合成激素和膽汁的關鍵成分。 膽固醇不足, 人的情緒便會出現極不穩定的現象。

正確的做法是, 40歲以下的人5年做一次血脂檢查, 45歲以上的人1年做一次血脂檢查,

而有冠心病易患因素(高血壓、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等)的人, 應半年查一次血脂。 在醫生的指導下, 將膽固醇不高不低地控制在標準範圍內。

誤區三:化驗單上無“箭頭”就正常

大多數高血脂患者都是在體檢驗血時發現的, 所以很多人都格外關注體檢結果中的膽固醇指標, 化驗單上沒有發現“箭頭”就覺得安然無事。

其實, 一般人群和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 或者已經發生過心梗、中風的患者, 相應的血脂正常值是不同的。 這些人群的血脂目標值要求更嚴格, 應低於血脂化驗單上的參考值, 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需低於100mg/dL或者2.6mmol/L。

40歲以上男性、絕經女性、肥胖、有黃色瘤、有血脂異常及心腦血管病家族史的人, 其膽固醇指標也不能僅僅參考化驗單上的指標,

而應該控制得更低一些。 且這類人群作為患高脂血症的高危人群, 應該每年檢測一次血脂。

誤區四:沒有症狀就不必治療

很多高血脂患者並沒有特殊的症狀, 所以就把血脂異常視作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的慢性病, 以為短期內不會導致大問題。 事實上, 高血脂是心腦血管健康的“慢性殺手”。

高脂血症如果長期得不到控制, 最容易引發三類疾病:一是心臟疾病, 包括心臟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或者心肌梗死;二是腦血管疾病, 主要是腦血管硬化導致腦血栓、腦出血;三是腎臟疾病, 腎動脈硬化很容易引發尿毒癥。 為了預防上述心腦腎疾病的出現, 降血脂治療不可忽視。

誤區六:夏季飲食清淡就可停藥

不少患者覺得, 夏季天氣炎熱, 吃得清淡, 血脂就不會升高, 從而忽略了正常用藥。 其實, 降脂藥往往有兩方面作用:一是能降低血脂;二是有抗動脈粥樣硬化和穩定斑塊的作用。 動物實驗和大規模的臨床研究發現, 長期使用降脂的他汀類藥物可使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體積縮小。 調脂、降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治療期間除了要調整飲食和增強運動外, 降脂藥物的增減應該聽取醫生的意見, 不要隨意停藥。

99熱心醫生溫馨提醒:正確認識高血脂的誤區有助於我們治療的有效性, 高血脂患者需要時刻注意自己身體膽固醇的變化, 不能因為一兩次正常而不再去關注它。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