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藥價差的背後多有品質貓膩

到藥店購買中成藥, 只要貨比三家, 就不難發現, 同一種中成藥的價格差別很大。 比如夏桑菊顆粒, 有的生產廠家每包僅賣2.8元, 有的生產廠家每包要賣5元, 有的生產廠家每包售價卻高達10元, 甚至15元。 同樣的中成藥, 每包的藥量也相同, 為什麼價格卻相差如此之大呢?查看藥品說明書, 上面寫的藥品主要成分都是夏枯草、桑葉、野菊花, 同樣找不出高下之分, 令人好生納悶。

“外行看熱鬧, 內行看門道”, 經業內人士一點撥, 筆者才恍然大悟。 原來降低藥價的奧妙出在兩個環節, 一是購買便宜部位的中草藥。 比如,

按正常情況, 夏枯草的入藥部位應該是穗狀花序, 但有的藥廠卻購買夏枯草的根莖, 用來生產藥品。 二是, 不按要求的工藝流程進行生產。 比如生產夏枯草顆粒, 有的藥廠不用醇提工序, 以水煮提取代替。 如此偷工減料, 自然生產的成本就會大大降低, 藥品的價格也就可以大打折扣了。

雖然中草藥一身都是寶, 無論是花、葉、果實還是根莖都可入藥, 但據業內人士講, 不同的部位入藥, 其療效是大不相同的。 就好比鞋廠生產皮鞋, 用頭等皮、二等皮、邊角廢料, 都可以生產出皮鞋來, 但其品質卻無法相提並論。 皮鞋品質差一些, 還無損人體健康, 況且賣家還大都說在明白之處。 藥品品質差了, 就達不到實際的治療效果, 那就可能延誤患者治療的最佳時機,

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健康, 這就要不得了。 更何況生產廠家不在藥品說明書上加以說明, 而將患者蒙在鼓裡, 這更是不應該允許的。 所以, 筆者以為中成藥價格差異問題不是小事, 不能“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 任其魚目混珠, 繼續下去了。

遺憾的是, 中成藥普遍存在的這種差價問題已非一日一時, 卻不見藥品監管部門問津。 據專家介紹, 中成藥是根據中醫理論指導進行處方設計的, 有別於西藥, 因此, 大部分中成藥的藥品品質標準, 只有性狀、鑒別及一些藥劑的常規項目, 而不可能像西藥一樣, 有明確的某個成分的含量測定。 正因為如此, 即使生產廠家在生產藥品的時候, 改變了用藥的部位、原料比例、生產工藝,

在對中成藥進行檢測時, 也能合格過關。 雖然說, 從藥品檢測這個角度很難發現問題, 但是筆者以為, 這決不能成為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不作為的理由。 反之, 筆者認為, 藥品監督管理部門, 正好以藥品差價為線索, 順藤摸瓜, 查清藥品生產廠家、生產藥品用藥部位、生產工藝流程的真相, 對其規範, 或令其在藥品說明書上寫明, 讓患者在購買藥品的時候, 不再一頭霧水, 正確選擇, 買在明處, 以保證廣大患者的生命健康。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