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 低頭族幾乎隨處可見。 比如, 邊吃飯邊玩手機, 在地鐵上玩手機, 有的人甚至在入廁的時候也在玩手機。 但是你知道嗎?長時間玩手機不僅會對視力造成傷害, 還會讓頸椎承受重壓。 那麼, 如何對付頸椎病?隨小編一起來看看。
9個小妙招
1、熱水袋
買1只中號橡膠熱水袋, 將熱水袋灌人1/2熱水(如太燙可用枕巾墊亡), 誹出宅氣, 將熱水袋平放於頸下。 每次熱敷30分鐘左右。 開始感覺頸部發熱, 慢慢延伸到雙手發熱, 最後全身發熱。 熱水袋熱敷可擴張頸部血管, 改善血液迴圈, 增加大腦氧氣, 減少頸部神經受壓。
2、醋敷
選取品質優良的食醋, 向其中浸入乾淨紗布。 然後取出並固定於頸椎處, 再將熱水袋裝上90℃的熱水故在固定好的紗布上, 熱敷30—40分鐘, 之後再用熱毛巾擦拭2—3分鐘, 最後用幹毛巾擦乾。 用此法一般15天后症狀有明顯改善。
3、拍肩
人站立,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 甩動雙手, 交替拍打肩腫與頸椎交叉處。 用力均勻適當, 早晚年1次, 每次3—5分鐘, 拍肩運動有舒筋活血的功效。
4、自我按摩
症狀加重時隨時可加以應用。 最好在早晨醒後進行, 因為此時經過1夜的休息, 頸背部的肌肉處於相對放鬆狀態, 有利於增強按摩的效果。
5、理療
理療能改善局部血液迴圈, 放鬆痙攣肌肉, 緩解症狀。 方法可選用高頻(微波、超短波)、低中頻電療(如TENS、間動電療、電腦中頻)、超聲波、磁療等。
6、牽引
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受壓較明顯者和有明顯頸椎節段性不穩者不宜採用牽引的方法。 牽引時應注意體位、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患者自身體重的1/10至1/5, 多數用6~7千克, 開始時用較小重量以利患者適應。 每次牽引持續時間通常為20~30分鐘), 牽引頻度與療程(一般每日牽引1~2次, 10~20天為1個療程, 可持續數個療程直至症狀基本消除。 )
7、藥物治療
症狀明顯時常用藥物做輔助治療以促進症狀緩解。
8、心理治療
慢性病患者常伴有心理障礙, 可進行心理治療, 亦可使用一些抗抑鬱劑。 如黛力新, 每次1片, 每日上午、下午各1次。
9、神經阻滯療法
這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反復單次阻滯或置管連續注藥,
四大預防方法
1、糾正不適當的睡勢
調整合理的睡眠姿勢, 選用合適的枕頭高低, 也可以有效的預防頸椎病發生。
2、防止頸部受風受寒
積極治療頸部的外傷、感染、結核、淋巴結炎和椎間盤炎等疾病是預防頸椎病必須要做到的。 如風寒會導致肌肉痙攣、僵硬, 從而造成落枕、頸椎小關節紊亂和肌肉纖維織炎。
3、加強鍛煉, 增強體質
預防頸椎病既可通過太極拳、廣播操等做全身性的鍛煉, 也可以通過頸項功能鍛煉, 增強局部肌力, 滑利頸椎關節以緩解症狀。
4、正規手法按摩
人一旦得頸椎病後, 就想到推拿按摩。 然而, 推拿按摩過程中頸部按摩要十分注意, 頸部是人體的重要部位, 有很多通向腦部的神經和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