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草藥>正文

中藥平胃散的作用

中藥的種類有很多, 每種中藥都有自己的作用和價值, 因此在生活中我們無論遇到哪種疾病都可以選擇相對應的中藥, 這樣我們也能儘快的擺脫病痛的折磨, 很多人不知道中藥平胃散是什麼, 其實這是一種對於治療胃病很有作用的藥物,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中藥平胃散吧。

平胃散原載于宋大觀元年(西元1107年)由國家藥局頒佈的製劑規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 原方為散劑, 現代多改為湯劑煎服。 其藥物組成及臨床常用譬如下:蒼木15克, 姜厚樸、陳皮各9克, 炙甘草3~6克, 生薑2片, 大棗2枚。 本方是治療濕滯脾胃的基礎方,

後世有許多健胃除濕的方劑, 都是由它擴展演變而來。 因而古人曾將其譽之為“治脾聖藥”。 方後並注曰:“常服調氣暖胃, 化宿食, 消痰飲, 辟風寒冷濕四時非節之氣。 ”可見《局方》創平胃散, 不但用於治療脾胃不和之證, 也作為和胃消食的常服保健藥。 因此, 後世醫家對此發方推崇倍至, 它已經成為治療脾胃病的祖方, 很多和胃之方均由此方化裁而來。

除了平胃散之外, 它還有許多別名, 如“天下受拜平胃散”(《嶺南衛生方》卷中)、“受拜平胃散” (《雜類名方》)、 “神效平胃散” (《保命歌拈》卷十九)。 從這些別名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平胃散的功效之大。 另外因方中諸藥生用, 又有名曰“生料平胃散”。

本方為治療脾胃不和, 中焦濕阻讓的代表方劑。

方中重用蒼目辛烈溫燥, 以燥濕強脾為主藥;厚朴苦溫辛燥, 散滿消脹為輔藥, 二藥相結合既能強脾又兼舒肝, 不但燥濕和胃, 而且理氣消脹。 由於中濕太過, 可致胃氣阻滯, 故又以陳皮行氣開胃而化濕痰, 以助健脾而為佐藥;甘草既益中焦又和百藥, 而為便藥;薑、棗亦有助和中之力以為引。 從本方的藥味組成來看, 從辛、從燥、從苦, 能散、能消、能化, 對中焦有濕而受阻滯者, 確有良效。 但要注意本方重點是適用於實證, 乃怯邪(濕)之劑, 不可作為健脾補虛之品常服, 如欲常服必須隨證加減。 且因方中藥約多苦溫燥, 易耗陰血, 故孕婦不宜, 對於脾上不足及老弱、陰虛之人, 亦皆非所宜也。

以上介紹了中藥平胃散, 我們可以看出中藥平胃散的作用還是比較多的,

這樣有利於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們更好的利用中藥平胃散, 當然也能夠盡情享受中藥平胃散帶給我們好處, 但是孕婦群體並不適合服用中藥平胃散, 必須引起注意才行。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