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失業率居高不下, 工作難找讓人們喪失了信心, 因而人們大多都選擇進入向他們發出第一封接收函的公司。 因為他們總算有了經濟來源, 但是這卻會引起其他的問題。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 一些工作無法振奮人心, 它們所造成的心理影響要比沒工作時還要糟糕。
這些發現給一項專門探討無工作與心理疾病之間關係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啟示。 這項研究進行了7年多, 跟蹤調查了7000多個澳大利亞人。 調查發現, 除非工作是值得做的或是容易處理的, 要不人們的回答一般都是, 他們沒工作時比工作後,
“沒工作和找到一份不如意的工作對心理健康都沒什麼好處, 並且, 事實上, 壞工作比沒工作對心理健康危害更大。 ”這項研究的領導者Peter Butterworth 博士說道, 他是一名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人員。
Butterworth 和他的同事分析了年檢資料, 這項資料裡, 受試者們描述了自己的心理狀態, 以及就業狀態(有工作的, 詳細描述了他們的工作環境, 並談論了自己是否喜歡這個工作)。
研究者集中研究了四種工作特點, 這些特點都與心理健康息息相關:工作的複雜性及要求, 工作安全, 賠償, 工作支配(例如, 不願被指揮得團團轉, 自己應有決定怎樣把工作做到最好的自由)
沒工作的人們在找到工作後,
這項研究的發現是“引人注目的”, Butterworth 說。 “研究結果有悖一個共同的認識:任何工作都比沒工作對人的心理健康有益。 ”
儘管有些工作類型——例如在客服中心工作——更是令人沮喪, 因為這樣的工作環境比工作本身對人的心理健康影響還要大, Butterworth補充道。
管理者對員工的健康尤其重要, Rober Hogan博士說道,
決策者應該解決這種辦公室對心理, 不單是生理方面的健康影響。 Butterworth說道。 “人們不會接受在一個對身體健康有危害或者是說一個充斥著危險有毒物質的辦公室裡工作。 同樣的, 人們也應該確保自己能在一個更加積極的心理環境下工作, 這是現在大家應該給予更多關注的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