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損傷後肝細胞內的酶類可能釋放出來, 或由於正常肝細胞的被損害而生成減少, 這些變化可表現為酶學檢測的變化。 血清酶學檢查是經濟、實用的檢測手段。
目前的肝功能化驗單中, 大致可將檢測的酶類分為5類:
①逸出酶, 由於肝細胞壞死而被釋放出細胞外的酶類, 如丙氨酸轉氨酶(alt)、門冬氨酸轉氨酶(ast)等。 ②淤積酶, 反映膽汁淤積的酶類, 如5-核苷酸酶。 ③反映肝細胞合成功能的酶, 如膽鹼酯酶。 5反映肝纖維化的酶類, 如單胺氧化酶。 ⑤肝癌相關酶類, 如甲胎蛋白。 alt和ast的升高將有助於判斷患者肝臟的疾病狀態。
人體內的轉氨酶有20餘種, 常用於檢測肝臟病變的轉氨酶主要是alt和ast, 這是由於肝臟中轉氨酶的濃度比血中高1000~5000倍, 在肝細胞壞死、細胞膜損傷等情況下, 轉氨酶將從高梯度向血中釋放。 1%的肝臟細胞損害, 可使得血中alt的濃度上升1倍, 因此alt和ast成為較為敏感的監測肝臟損害的指標。
人體許多組織含有轉氨酶, alt在人體組織中的濃度分佈為:
肝臟》腎臟》心臟》肌肉, ast濃度分佈為:心臟》肝臟》肌肉》腎臟。 在肝臟內alt主要分佈於細胞漿中, ast主要分佈於細胞漿和線粒體中。 上述組織的損害均可使alt和ast升高, 如心肌炎、肌炎等, 因此血清中alt、ast的升高不代表一定是罹患了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診斷需要2個條件:
①嗜肝性病毒指標陽性。 ②肝臟損害指標陽性。
不能簡單地以alt和ast升高的程度來判斷病程:
如重症肝炎時, 由於存活的肝細胞較少, alt或ast反而隨著病情的惡化而逐步降低。 另外, 血清中ast/alt比值是判斷病情預後的一項重要指標, 這是因為alt多存在於肝細胞漿中, ast多存在於線粒體中, 血清中正常的ast/alt比值為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