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健康的孩子在剛出生的時候都是差不多的, 但隨著身體的逐漸發育, 就會產生差別。 比如, 有些孩子在某方面的先天優勢就會顯現出來。 每當這個時候, 家長就會暗暗地比較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到底在哪裡發育滯緩了。 人是一種可以直立行走的動物, 這也是人區別於其它動物的主要標誌之一。
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儘早地邁出人生的第一步, 這不僅是孩子成長的里程碑之一, 也是家長日夜照料的主要成果之一。 有些孩子在不到一歲的時候, 自己就想走路了, 甚至不用經過學習,
所以, 不少家長開始天天彎著腰開始教孩子學走路, 不僅自己累得腰酸背痛, 還會嚴重打破孩子的生長規律, 給孩子帶來長遠的負面影響。 可以這麼說, 一切違背了自然規律的行為, 都是有危害的。
過早學走路的危害
孩子的生長發育有著他自己的機制, 每個孩子的生長發育都會受到遺傳、飲食和生活環境的影響, 從而產生發育的不一致性, 即所謂的“超前”和“滯後”, 但總的來說, 他們的發育都會遵循一個大概的趨勢。 就如民間所說:“三翻六坐九爬。 ”當然, 這並不是一個嚴格的時間表,
1、形成O型腿
一歲之前, 孩子處於一個生長的爆發期, 骨骼中的鈣比較容易缺乏。 並且, 骨質也比較軟, 常常表現得搖搖晃晃。 這個時候, 強行讓孩子學走路, 孩子腿部的骨骼還不能很好地承受住身體的重量, 很容易形成O型腿或是X型腿。
還有些家長會給孩子購買學步車, 雖然可以減少孩子摔倒的次數, 但也限制了孩子的人身自由, 並且讓孩子長久地站立著, 是很容易將腿壓變形的。 再有, 孩子在學步車裡走路的時候, 難免會磕碰到車子, 腿是無法長時間保持直立的, 這也給腿部帶來了變形的條件。
2、造成脊柱畸形
脊柱是全身的支柱, 在學走路的過程中,
3、影響視力
走路跟視力還有關係嗎?是的!一歲的時候, 孩子的視力發育遠遠沒有完善。 走路的時候, 必然需要看各種障礙物或是較遠處的物體。 孩子看不清就會不斷地調整眼睛的焦距和屈光度, 時間久了, 勢必會對視力造成損傷。 這也是很多孩子, 在幼稚園就早早地戴上眼鏡的原因之一。
4、錯過爬行黃金期
從孩子學會爬行開始, 到學會走路的這段時間,
孩子爬行的時候, 不僅可以鍛煉四肢和胸部的肌肉, 還可以鍛煉孩子的手眼協調, 從而刺激寶寶空間智慧的發展;此外, 爬行的過程中可以刺激內耳以及前庭系統, 這些對寶寶平衡感的掌握是非常有好處的, 可以同時開發左右腦。 因此, 爬行不但可以鍛煉身體, 還能提升智力。 如果將這段黃金期用來學習走路就太可惜了。
由於走路以後, 視野更開闊, 且比爬行更省力, 所以很多寶寶在學會了走路, 或是嘗到了走路的甜頭之後, 就不願意爬行, 於是白白錯失了爬行良機。
結語:走路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過程, 也是人類擺脫動物性的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