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小兒得了川崎病家長如何得知 看其發病症狀

大家可能聽說過川崎病的名字, 但是從表面上並不知道川崎病是發生在什麼地方的疾病, 今天我們就詳細的給大家介紹一下川崎病的症狀, 這樣當川崎病發生的時候, 我們就可以及時的辨別出來了。

川崎病的症狀有:

川崎病, 也就是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症。 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變為主要病理特點的急性發熱性出疹性小兒疾病。 川崎病主要症狀常見持續性發熱, 5~11天或更久(2周至1個月), 體溫常達39℃以上, 抗生素治療無效。 常見雙側結膜充血, 口唇潮紅, 有皸裂或出血, 見楊梅樣舌。

手足呈硬性水腫,

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現潮紅, 10天后出現特徵性趾端大片狀脫皮, 出現於甲床皮膚交界處。 還有急性非化膿性一過性頸淋巴結腫脹, 以前頸部最為顯著, 直徑約1.5cm以上, 大多在單側出出現, 稍有壓痛, 於發熱後3天內發生, 數日後自愈。 發熱不久(約1~4日)即出現斑丘疹或多形紅斑樣皮疹, 偶見痱疹樣皮疹, 多見於軀幹部, 但無皰疹及結痂, 約一周左右消退。

其它症狀往往出現心臟損害, 發生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內膜炎的症狀。 患者脈搏加速, 聽診時可聞心動過速、奔馬律、心音低鈍。 收縮期雜音也較常有。 可發生瓣膜關閉不全及心力衰竭。 作超聲心動圖和冠狀動脈造影, 可查見多數患者有冠狀動脈瘤、心包積液、左室擴大及二尖瓣關閉不全。

X線胸片可見心影擴大。 偶見關節疼痛或腫脹、咳嗽、流涕、腹痛、輕度黃疸或無菌性腦脊髓膜炎的表現。

長短不一。 病程的第一期為急性發熱期, 一般病程為1~11天, 主要症狀於發熱後即陸續出現, 可發生嚴重心肌炎。 進入第二期為亞急性期, 一般為病程11~21天, 多數體溫下降, 症狀緩解, 指趾端出現膜狀脫皮。 重症病例仍可持續發熱。 發生冠狀動脈瘤, 可導致心肌梗塞、動脈瘤破裂。 大多數病人在第4周進入第三期即恢復期, 一般為病程21~60天, 臨床症狀消退, 如無明顯冠狀動脈病變即逐漸恢復;有冠狀動脈瘤則仍可持續發展, 可發生心肌梗塞或缺血性心臟病。 少數嚴重冠狀動脈瘤患者進入慢性期, 可遷延數年, 遺留冠狀動脈狹窄, 發生心絞痛、心功能不全,

缺血性心臟病, 可因心肌梗塞而危及生命。

因為我們沒怎麼聽說過川崎病, 所以對於川崎病的檢查方法也不是非常的瞭解, 其實川崎病的檢查方法還是挺多的, 常用的檢查方式有:

1、血液檢查病情:白細胞增高以中性粒細胞為主伴核左移輕度貧血。 血小板在第2周開始增多。 血沉明顯增快, 第1小時可達100mm以上。 血清蛋白民泳顯示球蛋白升高, 尤以α2球蛋白增多顯著。 白蛋白減少。 血清轉氨酶升高。

2、 免疫學檢查:血清IgG、IgM、IgA、IgE和血循環免疫複合物升高;TH2類細胞因數明顯增高。 C反應蛋白增高。 血清補體正常或稍高。 尿沉渣可見白細胞增多和/或蛋白尿。

3、 心電圖:早期顯示非特異性ST-T變化;心包炎時可有廣泛ST段抬高和低電壓;心肌梗死時ST段明顯抬高T波倒置及異常Q波,

也可顯示P-R、Q-R間期延長。

4、 胸部平片:可示肺部紋理增多模糊或有片狀陰影心影可擴大。

5、 超聲心動圖:急性期可見心包積液左室內徑增大二尖瓣主動脈瓣或三尖瓣返流;可有冠狀動脈異常如冠狀動脈擴張(直徑>3mm≤4mm為輕度;4~7mm為中度)冠狀動脈瘤(≥8mm)冠狀動脈狹窄。

在中醫學上, 對於川崎病的治療要按照川崎病的症狀進行分別治療, 以下就是中醫治療兒童川崎病的方法:

1、 對於病發急驟, 持續高熱, 不惡寒, 或微惡風, 口渴喜飲, 無汗, 咳嗽, 目赤咽紅, 手掌足底潮紅, 面部、軀幹部初見皮疹, 頸部淋巴結腫大, 食欲不振, 舌紅, 苔薄白, 脈浮數的症狀。 則需疏風清熱, 透邪解毒。

[方藥] 銀翹散加減:金銀花、連翹各12克,

薄荷7克, 牛蒡子、玄參、青黛、蘆根各12克, 生甘草7克。 手足掌潮紅者, 加生地、黃芩;頸部淋巴結腫大者, 加川貝母、羊乳根, 熱勢較高者, 加生石膏。

2、 對於壯熱不退, 晝輕夜重, 煩躁不寧, 或嗜睡, 肌膚斑疹, 咽紅目赤, 唇幹赤裂(口腔黏膜充血, 雙眼結膜充血), 頸部淋巴結腫大, 或關節腫痛, 手足硬腫脫皮, 舌紅絳, 狀如楊梅, 苔薄, 脈數有力的症狀。 則需清氣涼營, 解毒護陰。

[方藥] 清瘟敗毒飲加減, 水牛角30克(先煎), 生地黃、丹皮、玄參、知母、金銀花, 連翹、黃芩、黃連各6~12克, 生石膏12—16克, 淡竹葉7克。 仍有表證者, 加重金銀花、連翹的用量, 陰液已耗, 加鮮石斛、麥冬、天花粉等, 兼有腑實證者, 用生大黃通下。 此外, 此階段還可選用清營湯、化斑湯、犀角地黃湯等。

3、對於低熱留戀, 咽幹口燥,唇焦乾裂,指趾端脫皮,或潮戲脫屑,納食不香,舌紅少津,脈細數的症狀。則需清滌餘熱,養陰生津。

[方藥] 竹葉石膏東加減:生石膏12克,淡竹葉7克,炒梔子、北沙參、麥冬、石斛、天花粉、鮮蘆根各12克,生甘草7克;或用沙參麥冬東加減。

咽幹口燥,唇焦乾裂,指趾端脫皮,或潮戲脫屑,納食不香,舌紅少津,脈細數的症狀。則需清滌餘熱,養陰生津。

[方藥] 竹葉石膏東加減:生石膏12克,淡竹葉7克,炒梔子、北沙參、麥冬、石斛、天花粉、鮮蘆根各12克,生甘草7克;或用沙參麥冬東加減。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