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是新生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分為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 如果是生理性黃疸, 媽媽就不需要擔心, 因為是正常現象。 但如果發現超過了生理性的範圍, 就必須注意是不是有其他的病變, 所以媽媽要特別注意寶寶回家後的膚色變化。 那麼, 新生兒黃疸的症狀有哪些?
1、生理性黃疸症狀較輕的寶寶黃疸先 見於面、頸, 然後可遍及軀幹及四肢, 一般稍呈黃色, 鞏膜可有輕度黃染, 但手心足底不黃, 2-3日後消退, 至第5-6日皮膚顏色可以恢復正常;症狀較重的黃 疸同樣先頭後足可遍及全身,
2、黃疸色澤較輕的寶寶呈淺花色, 重者顏色較深, 但皮膚紅潤, 黃裡透紅。
3、黃疸部位多見於面、頸、鞏膜、軀幹及四肢近端一般不過肘膝。
4、生理性黃疸新生兒一般情況好, 無貧血, 肝脾不腫大, 肝功能正常, 不發生核黃疸。
5、早產寶寶生理性黃疸較足月寶寶多見, 可略延遲1-2天出現, 黃疸程度較重, 消退也較遲, 可延至2-4周。
6、病理性黃疸常在出生後24h內出現, 持續時間在2周以上, 早產兒在3周以上;黃疸在出生後消失複現並進行性加重。 重症的黃疸可以合併核黃疸。 除此以外, 由於發生原因不同, 常有引起黃疸的原發病的伴隨症狀。
治療新生兒黃疸的中藥方法:
方劑1:金錢草15g, 梔子6g, 茵陳9g, 甘草3g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症:新生兒黃疸
方劑2:茵陳、茯苓各20g, 梔子、白術各15g, 木通5g
制用法:水煎服。 大便幹結者去除白術, 加大黃5g, 枳實5g;發熱煩躁, 舌質絳紅者, 加生地20g, 丹皮、赤芍各15g。
適應症:新生兒黃疸濕熱證
方劑3:黃連、茵陳、雲苓各10g, 黃柏、黃芩、梔子各6g
制用法:研成粉, 用蜂蜜調成藥餅。 貼於肚臍, 外用熱水袋溫暖肚臍。
適應症:胎黃不退先天不足, 氣血兩虛證。
護理黃疸寶寶的方法:
1、判斷黃疸的程度。 爸媽可以在自然光線下, 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 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 為輕度黃疸;軀幹部皮膚黃染, 為中度黃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現黃染, 為重度黃疸。
2、觀察大便顏色。 如果大便成陶土色,
3、儘早使胎便儘早排出。 因為胎便裡含有很多膽紅素, 如果胎便不排乾淨, 膽紅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特殊的肝腸迴圈重新吸收到血液裡, 使黃疸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