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皮膚科>正文

中西醫結合攻克泛發性膿皰型牛皮癬

陳先生, 今年48歲, 8年前診斷為膿皰型牛皮癬, 先後於多家醫院治療, 曾用過布洛芬、吲哚美辛、地塞米松、氨苯碸、甲碸黴素、林可黴素等藥物治療。 近一周突發高熱, 煩躁不安, 神昏譫語, 噁心納差, 消瘦乏力, 膿皰泛發全身並有全身皮膚紅腫, 大便數日未行, 小溲短赤, 求治于中醫。 查體:體溫39.7℃, 脈搏118次/分, 急性病容, 神志不清。 全身皮膚彌漫潮紅腫脹, 密佈粟粒狀膿皰, 部分融合成膿糊, 指(趾)甲大部脫落, 可見甲床積膿, 毛髮稀疏呈束狀。 舌絳紅無苔, 脈弦數。 實驗室檢查:白細胞19×l09/L, 中性粒細胞比率85%。 診斷:泛發性膿皰型牛皮癬;辨證:毒熱熾盛,

氣血兩燔, 有傷陰之象。

治法:清熱解毒, 涼血護陰, 利水消腫。 開處方:板藍根、白茅根、大青葉、敗醬草、白花蛇舌草、生地黃、紫草、重樓、牡丹皮、赤芍、沙參、玄參、冬瓜皮、桑白皮、車前子、羚羊角粉(沖), 每日1劑, 水煎取汁, 分次溫服;地塞米松每日6片;皮損處塗抹1%氯氧油;0.08%慶大黴素液浸泡手、足;配合其他對症及營養支持治療。

二診:一周後複查, 體溫37.8℃, 脈搏102次/分, 精神好轉, 新發膿皰減少, 其他不適症狀也有不同程度減輕, 初診方繼續服用, 2周後複診。

三診:皮膚潮紅腫脹明顯減輕, 低熱乏力, 手足心熱, 動則大汗。 初診方去羚羊角粉、冬瓜皮, 加骨皮、西洋參, 水煎取汁, 分次溫服, 2周後複診。

四診:患者體溫恢復正常, 精神好轉, 可下床活動。 四肢軀幹膿皰基本癒合,

無新生皮損, 舌紅, 脈細數無力, 證見毒熱傷陰, 氣血兩虛, 治療重點以養陰益氣, 涼血解毒, 清解餘熱為主, 開處方:板藍根、大青葉、蒲公英、薏苡仁、白花蛇舌草、重樓、南沙參、石斛、玄參、生地黃、地骨皮、黃芪、紫草, 每日1劑, 水煎取汁, 分次溫服, 同時激素逐漸減量, 對局限乾枯的膿皰性皮損改用化毒散膏外搽, 1月後複診。

五診:皮損痊癒, 激素減至維持量, 臨床治癒出院。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