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哪些方法能幫助腦癱兒克服運動障礙

對於患上腦癱的孩子, 家長總是特別的心疼, 在平時的生活中, 對孩子的照顧也可以說是無微不至, 那麼對於這樣的情況, 我們在治療以外, 還需要做一些相關的康復訓練, 想要讓孩子儘量正常的活動, 需要大量的專業性康復訓練。

康復:促進正常運動發育, 抑制異常運動和姿勢:按小兒運動發育規律, 進行功能訓練, 循序漸進促使小兒產生正確運動。 在康復方面, 我們要認識到在專業康復醫師指導下的運動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包括主動的活動與被動的按摩, 可以按照不同年齡指導患兒進行坐、立、行、拿東西等多種運動及由專業康復醫生為患兒進行相應的按摩等。

需要記住的一點是, 不管哪種康復運動都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不能過急、超量, 否則也會造成損傷, 家長自己不能著急, 更要教孩子不能著急。 如果患兒肢體長期處於蜷縮狀態造成肢體拉不開的攣縮, 或是頑固性的肢體痙攣妨礙訓練, 則須請專家進行手術。 但是, 術後效果還要靠加強鍛煉殘餘的肌力來保證。 有的患兒在術前痙攣但能站立, 手術後肌肉無力, 因未好好地進行康復鍛煉反而站不起來。

配合:其一是家庭訓練和醫生指導相結合。 腦癱的康復是個長期的過程, 短期住院治療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許多治療需要在家庭裡完成, 家長和醫生密切配合,

共同制定訓練計畫, 評估訓練效果, 在醫生指導下糾正不合理的訓練方法。 其二是康復治療與日常生活密切結合。 由於腦癱兒的大腦尚處於發育過程中, 許多功能尚未像成人一樣健全, 因此, 小兒腦癱的康復治療還有一個“致能”或“再致能”的問題。 在對腦癱患兒進行功能訓練的同時, 要結合相關的日常生活動作進行, 比如移動能力的訓練, 力求運動姿勢的正常並獲得移動手段, 即使借助支具、輪椅等輔助具, 使患兒掌握穿衣、脫衣、洗漱、入廁、進食、入浴、學習、遊戲等日常生活的能力, 掌握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的使用功能, 為將來參與社會做好準備。

確診後一定要帶孩子到正規醫院治療

一、發育性神經檢查:扭動運動從孕9周至生後第8周,

不安定運動足月後 6~9周開始到生後20周。 GMs品質的改變是腦功能障礙的可靠指針。 肌張力運動行為型包括原始運動型即原始反射, 姿勢運動型即姿勢反射。 感覺:觸摸、疼痛, 顱神經, 小腦功能;張力障礙, 運動徵象, 上神經元, 下神經元。

二、通過發育性體格檢查來判斷:頭圍大小、異常體征、對環境反應、各感覺器官功能活動情況和行為特點。

三、通過發育歷史:主訴, 家庭及遺傳史, 如妊娠, 臨產、分娩, 圍產、新生兒, 發育指標, 何時出現微笑、俯臥抬頭、手抓握、坐、爬和站立等。 其他發育特徵, 社會交往、生活自理和情緒。 既往史, 特別是驚厥、頭痛和行為異常等。

我們所有的成年人都希望自己能生個健康的孩子,

那麼, 年輕的夫妻在準備要懷孕的時候, 一定要注意檢查好自己的身體, 特別是在女性在受孕以後, 一定不要吸煙喝酒濫用藥物, 這都是可能會導致孩子腦癱的一些因素。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