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冬季的來臨, 天氣愈發的寒冷。 在早晨在吃飯的時候, 由於趕時間上班上學, 吃飯總是很著急, 剛做好的飯菜還很燙你就狼吞虎嚥的吃起來, 旁邊還不乏“趕緊趁熱吃”的鼓勵話語。 殊不知, 經常這麼吃燙食, 你感覺舒服了其實一種很嚴重的病症正悄悄向你走來。 這種病就是食道癌。 下面就為大家講解一下。
你吃得消嗎?
我們的口腔和食道表面都覆蓋著柔軟的黏膜, 在正常情況下, 口腔和食道的溫度多在36。 5℃—37。 2℃, 所以適宜的進食溫度是10℃—40℃, 能耐受的高溫也只有50℃—60℃。 在接觸到75℃左右的食物時, 嬌嫩的黏膜就會有輕度灼傷。
而那些經常吃燙食的人, 情況可不那麼良好了!在口腔、食道黏膜在不斷的熱刺激下, 一直重複著上面的修復過程, 黏膜也就在不停地增生增厚。 增厚了的黏膜對熱刺激的反應逐漸降低, 可愛吃燙食的人卻一直追求感受到飯食的高溫度這件事, 如此陷入一個越來越不怕熱、越不怕熱會越要吃燙食的惡性循環。 再加上, 食道黏膜的神經反射本來就很遲鈍, 往往受了傷自己也沒有察覺到, 於是主人的大腦便錯誤的接收到如此訊息:我們很好, 讓高溫來得更猛烈吧!
黏膜生氣, 後果很嚴重
由於沒有引起主人足夠的重視, 可憐的黏膜們也就在經受了日復一日的折磨。 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 黏膜就接受著越來越嚴重的灼傷刺激, 就會逐漸引發口腔潰瘍、食道潰瘍和食道炎等問題。
除了食道外, 牙齦的意見也很大:食物太燙, 牙齦會被燙傷。 可還來不及修復, 又一批燙食進口了。 長期下去, 牙齦就會用潰瘍來抗議了。 長期的燙食還會引起牙本質過敏, 引發過敏性牙痛。
因為大家都有不小心吃了燙食的經歷, 不想吐出來時通常會讓食物在口腔中快速倒幾下, 囫圇吞棗地咽下去。 而熱愛燙食的人每頓飯都是如此。 這會讓食物在口腔還沒充分的咀嚼並與唾液混合, 就進胃了, 加重了胃的負擔, 影響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食道癌?完了
可食道也不願意整天破破爛爛的, 只好不停地增生修復。 在這樣一次次的傷害——增生——修復過程中, 增生的細胞中會漸漸產生出一些壞分子, 也就是形態、功能不正常的“異形性”細胞。 當這些不正常的細胞多了, 惡變也就發生了。 食管黏膜上皮的表面就會出現了癌腫, 隨著癌組織的不斷壯大, 癌腫侵佔食道的空間也越來越多, 很多患者都是感到吞咽困難的或有異物感的才到醫院就診, 這時候一檢查, 得!食道腫瘤, 做手術吧!
熱飲熱食雖然很“爽”的, 但是你的食道和牙齦可是不喜歡它們。 如果不想讓食道罷工的話, 還是改了吧!遠離燙食, 我們的食道才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