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如何提高孩子的防範意識

記者進入幼稚園, 假扮孩子父母的熟人進行測試, 發現一半孩子防範意識薄弱
面對零食的誘惑, 面對玩具的吸引, 面對自稱是“爸媽”的同事朋友, 有的幼童會提出質疑, 但也有不少幼童會輕易相信, 並跟對方走。 如今, 幼童被誘拐事件時有發生, 給家庭帶來極大的傷害, 孩子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防範意識亟待提高。
當有陌生人“行騙”時, 幼稚園的孩子們會有怎樣的反應, 他們的安全意識如何?6月2日, 記者走進五一路小博士幼稚園、金色搖籃幼稚園, 測試孩子們的自我防範意識。
“媽媽的朋友”差點騙走6歲男孩
在五一路小博士幼稚園快要放學時,
記者事先向幼稚園老師打問到了一些孩子及其父母的名字, 然後裝作孩子父母的朋友進行試探。 “你是段雨潤嗎?”小男孩看了看記者, 然後點點頭。 “我是你媽媽的朋友, 你媽媽有事來不了, 讓我接你回家, 跟叔叔走吧。 ”記者說。 6歲的段雨潤立刻收拾好自己的東西, 背上小書包跟著記者就走。 “段雨潤你要去哪兒?”幼稚園老師問。 “老師, 這個叔叔是我媽媽的朋友, 我媽媽讓他來接我。 ”段雨潤為“騙子”叔叔解釋。 “你見過這個叔叔嗎?”老師問。 段雨潤撓了撓頭說:“沒見過。 ”“那你就敢跟他走?”“他說是我媽媽的朋友, 他知道我的名字。 ”“這個叔叔騙你的, 他不認識你媽媽。 以後碰到陌生人, 千萬別跟著走。
”“那他怎麼會知道我的名字?”段雨潤一臉疑惑。 “這是老師告訴叔叔的, 叔叔和你做的一個遊戲。 以後你要記住, 知道你名字的不一定是你父母的朋友。 ”老師叮囑。 段雨潤恍然大悟, 認真點點頭。
面對陌生人的糖果 6歲女孩大喊“有毒”
在金色搖籃幼稚園, 記者經過半個小時的套近乎, 有些孩子開始放鬆戒備, 跟記者玩起來。 隨後, 記者從包裡拿出一把糖果, 告訴孩子們想吃糖的, 要說出自己父母的姓名和家庭住址, 孩子們爭著回答。 “叔叔帶的糖果不夠, 咱們出去買好不好?”沒有拿到糖的孩子便準備跟記者走。
正當記者竊喜“糖衣炮彈”奏效時, 人群中突然跑出一個小女孩, 大聲喊:“大家不要吃, 小心糖裡有毒。 ”她一邊說, 一邊從小夥伴手中奪過糖果,
退給記者。 “叔叔不是壞人, 怎麼會給你們有毒的糖呢?”小女孩名叫馬菁藐, 今年6歲, 讀大班。 她瞪著眼睛說:“媽媽說不能吃陌生人給的東西。 ”聞聽此言, 拿到糖果的孩子們紛紛把糖退了回來。
不知道家長電話 4歲女孩識破“騙術”
在小博士幼稚園, 記者又找了一個小女孩, “趙婧瑄, 你媽媽有事, 讓叔叔接你回家, 叔叔是你媽媽的同事。 ”記者故伎重演。
“我不認識你。 ”4歲的趙婧瑄回答得很乾脆。 “可我認識你, 你叫趙婧瑄, 你媽媽叫冀虹。 ”記者說出了孩子母親的名字。 “媽媽不讓跟陌生人走。 ”趙婧瑄還是一臉警惕。
“叔叔真沒騙你, 你看叔叔帶了好吃的。 ”記者開始“威逼利誘”。 “你知道我媽媽的電話嗎?我要給媽媽打電話。 ”趙婧瑄突然提出要求。
“叔叔沒帶手機, 你跟叔叔走吧。 ”孩子的要求完全出乎記者預料。 “你不認識我媽媽。 ”趙婧瑄已經意識到了面前的叔叔是“壞人”, 眼淚開始在眼眶裡打轉, 立刻向老師跑去。 記者的“誘騙計畫”徹底失敗。
在兩所幼稚園, 記者對不同年齡段的30余名幼兒“行騙”, 結果發現, 有一半孩子會上當, 其中大部分是性格外向、自製力不強的孩子。 記者從沒被騙走的幼兒口中瞭解到, 他們的家長經常教孩子如何自我保護。
■連結
不接受陌生人東西要學會求救
一、家長和老師要告誡孩子, 不要擅自離開幼稚園。 孩子只要在幼稚園, 即使遇到騙子, 也會被老師識破, 或發現被騙時可以向老師求救。
二、告誡孩子不要隨便接受陌生人的東西。 尤其對於自製力差的孩子,
要反復叮囑。
三、讓孩子盡可能多地記住家庭資訊, 如:家庭住址, 父母的姓名、電話、工作單位。 家長如遇特殊情況, 托他人去接孩子, 可以讓孩子給父母打電話確認一下。 除此之外, 無論陌生人說什麼, 都不要讓孩子跟他走。
四、教孩子學會向老師、員警等人求助, 有事撥打110。 同時, 幼稚園也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提高教師的安全意識, 禁止陌生人隨便進入校園, 對外來人員進行登記。 完善幼兒接送制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