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裂孔是指黃斑部視網膜神經上皮層的全層組織缺損, 屬眼科疾病。 其發病率為0.6-0.7%。 常見於老年人、眼外傷、高度近視等。 黃斑裂孔可因外傷、變性、長期CME、高度近視、玻璃體牽拉等引起。 在老年人相對健康的眼, 無其他病因發生的黃斑裂孔, 稱為特發性黃斑裂孔。 常發生於60-80歲。
黃斑裂孔是一種眼底病, 常發生在老年人及曾受過眼外傷或高度近視的人中。 黃斑位於視網膜中央, 是視力最敏感區, 負責視覺和色覺的視錐細胞就分佈於該區域, 因此任何累及黃斑部的病變都會引起中心視力的明顯下降、視物色暗、變形等。
黃斑裂孔分為板層裂孔和全層裂孔, 它主要由炎症、外傷、中毒、變性與高度近視等所致的長期黃斑囊樣水腫發展而來。 當人們發現看到之物體顏色有變化, 失去本來的色澤, 或發灰暗, 眼睛平素又無眼紅、流淚、疼痛等症狀時, 就要想到可能是眼睛的視網膜出現了病變, 即眼底病變, 就要及時請眼科醫生檢查眼底, 如果經眼底檢查視網膜的黃斑部出現了病變, 見到紅色的圓形裂孔, 就叫做“黃斑裂孔”。
黃斑裂孔是在黃斑中心出現一圓形紅色斑, 常常為1-2PD(視訊光碟直徑)大小, 周圍環繞灰色暈輪(視網膜脫離的邊緣)。 早期黃斑裂孔顯示正常的中心凹陷消失, 在黃斑中心有一個黃色斑或環。 漸發展為全層裂孔並伴有後玻璃體脫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