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脫位又叫脫臼或脫骱, 是指組成關節各骨的關節面失去正常的對合關係。 脫位可分為先天性、外傷性、病理性和習慣性脫位四種。 如按脫位程度來分, 可分為半脫位和全脫位。 按脫位後的時間來分, 又可分為新鮮脫位和陳舊性脫位(指脫位超過三周以上者)。
關節面失去正常關係。 又稱脫臼。 由創傷引起的稱為外傷性脫位, 由病變破壞引起的稱為病理性脫位。 胚胎期關節發育不全而引起的稱為先天性脫位。
關節面完全失去對合關係時稱為完全脫位, 部分對合的稱為半脫位。 外傷性脫位多見於肩、髖、肘、下頜關節。
脫位後出現疼痛、腫脹、畸形、功能障礙、關節對合關係異常。 X射線片可確診, 並可判定有無合併骨折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病理改變。
治療以手法復位為主,
切忌粗暴。
復位不成功者才切開復位。
復位後制動3周,
開始主動運動,
輔以輕柔的被動運動,
恢復關節活動及肌力,
切勿暴力被動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