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離不開奶瓶的小女生

小鈺已經三歲多了。 這天, 她將成為向日葵幼稚園小小班的新同學。 早上醒來, 雖然很興奮, 但她仍忘不了照例要先在床上“享受”滿滿一奶瓶的牛奶, 然後才起床洗臉刷牙, 由媽媽把她打扮得整整齊齊:頭上夾上好幾個小鈺最心愛的髮夾子, 穿上媽媽專門為她準備的新裙子、新皮鞋。 背上小姨送給她的粉紅色並印著可愛的史努比圖案的新書包, 她高高興興地跟著媽媽上學了。

學校裡同學很多, 大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 和小鈺一樣, 每個人都背著一個小小的書包。 書包裡大多數都是裝著彩色水筆和一些簡單的學習用品。

但與其他小朋友不同的是:小鈺的小小書包裡還裝著一個奶瓶。 媽媽特別告訴她的班主任李老師, 小鈺從小就習慣用奶瓶, 無論喝牛奶、喝水或是其他飲品都必須裝在奶瓶裡, 用杯子她就不肯喝。

課間休息時, 小朋友們都端著各自的杯子喝水。 小鈺趕緊從她的小書包裡拿出奶瓶, 引來小夥伴們一陣哄笑聲。 李老師試圖讓她學著跟其他小朋友一樣用杯子喝水, 可無論怎麼勸說, 小鈺都是不停地搖頭, 就是不肯喝。 越是勸說, 她越是緊緊地抱著她的奶瓶不放, 生怕被人搶走似的, 最後竟哇一聲哭了起來。 無奈之下, 老師只好把開水裝進奶瓶裡, 小鈺這才高高興興地抱著她的寶貝奶瓶把水喝了。

一連幾天, 天天如此。

數天后, 李老師到小鈺家裡進行了家訪。

小鈺的媽媽在一家外資企業上班, 工作很忙。 小鈺生下來以後, 就請了一個保姆照顧她, 直到休完產假後上班, 小鈺基本上全賴保姆照顧。 因為奶水從一開始就不太足夠, 所以自出世以來, 小鈺主要是用牛奶裝進奶瓶裡餵養。 到了六七個月大時, 保姆也曾嘗試過用小杯子、小勺喂, 但大概是孩子感到用杯子、小勺不及用奶瓶喝得痛快, 勉強餵食時, 往往弄到小孩滿臉、滿身都是, 吃進去的少, 溢掉的多。 保姆只圖方便, 從此但凡流質食物, 一概用奶瓶。 不僅如此, 保姆還發現, 奶瓶和奶嘴真是她的好“幫手”, 是讓小鈺止哭的“法寶”:倘若小鈺哭了, 大多數情況下, 保姆拿奶瓶或奶嘴往孩子嘴裡一塞,

哭便能止住。

漸漸地, 奶瓶、奶嘴便成了小鈺的寶貝, 越來越無法離開它。 晚上睡覺前, 她必須喝一奶瓶的牛奶, 只有抱著奶瓶、吮著奶嘴才能滿足地、放心地帶著微笑進入夢鄉。 只有等她睡得很熟了, 才能輕輕地把奶瓶從她身邊抽走。 有時, 奶瓶已經抽走了, 還可以見她仍然在美美地做著吸吮的動作哩!第二天早上, 睡醒第一件事便是尋找她的奶瓶, 而且必須在床上喝完一瓶奶, 過足了癮, 才肯起來洗臉刷牙。 若是沒有滿足她, 就會鬧翻天。 即使是在白天, 凡是喝流質的東西, 她都要裝在奶瓶裡喝, 從不肯用杯子。 因此, 無論什麼時候, 包括上街、外出旅遊, 都要隨身帶著她的寶貝奶瓶。 這已經成為一個難以動搖的習慣,

一直持續到現在。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 小鈺的媽媽也曾嘗試去改變孩子這個習慣。 但是, 只要找不著奶瓶, 小鈺便大哭大鬧, 並拒絕吃東西。 晚上如給她“斷奶”, 則哭鬧著不肯睡覺, 直到哭累了, 才勉強抽泣著入睡, 入睡後也常常驚醒。 看著孩子可憐巴巴的樣子, 真叫人心痛。 經過幾次, 當媽媽的橫不下心來, 每次總以舉手投降而告終。 另一方面, 媽媽雖也認為這個習慣不是太好, 但從沒想到過它對孩子到底會造成多大的不良影響, 反而覺得孩子用奶瓶能多喝些牛奶, 能有利於健康, 也不算是太壞的事。 後來, 便聽之任之了。

帶著小鈺的問題, 李老師和小鈺的媽媽一起走進了心理診所。

醫生點評:滿足饑餓的需求是人類最原始的生存本能之一。

依據佛洛德的學說, 人類自出生到一歲是所謂的口欲期。 在這個階段, 嬰兒對外界環境的感覺探索主要是靠嘴巴。 口腔的活動——主要是吸吮動作, 可以使嬰兒獲得莫大的滿足感。 躺在心平氣和的母親懷裡接受哺乳, 吸吮的動作不僅能解決饑餓問題, 還會使嬰兒在心理上感到無比的溫暖、舒適與安全。 假如在孩子吃奶期間, 母親餵奶的態度或方式不恰當, 即使他的肚子已經吃飽了, 但心理上仍然未獲得滿足, 就會通過吸吮手指來滿足他的欲望。 而一些因為母乳不足或為了餵養的方便, 用奶嘴、奶瓶來代替母親親自哺乳, 這樣的嬰兒就往往容易形成對奶嘴和奶瓶的依賴, 不僅是為了解決饑餓問題, 而且通過吸吮,使自己的心理得到滿足。

孩子在一歲以前,抱著奶瓶不放是很常見、很自然的現象。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因為斷奶、輔食的添加以及其他方面興趣的擴展等,而漸漸放棄使用奶瓶的習慣。如果到了三四歲,孩子還抱著奶瓶不放,則被認為是一種行為退化的表現。往往說明孩子心理方面未得到滿足,特別是當他感到焦慮、緊張或孤獨時,就要通過抱奶瓶、吸奶嘴來尋求安全與舒適的感覺,緩解內心的焦慮與緊張。

由此可見,孩子會養成這種習慣,與家庭環境、家長的教養態度有很大的關係。小鈺就是由於從小缺乏母親的照顧,而又遇上了一個可以說是只圖自己方便的不負責任的保姆,因而在心理上難以獲得滿足。以致在感情上養成對奶瓶、奶嘴的依賴,久而久之,便養成了抱著奶瓶不放的習慣。

孩子的乳牙在六個月到三歲之間逐漸發育完全。如果到了三歲以後,孩子一直抱著奶瓶不放,這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牙齒、面部的發育。例如,會形成不正常的吞咽習慣;牙齦腫脹;影響牙床的發育,造成咬 不正等。如果孩子的乳牙長時間浸泡在加了糖的牛奶中,大多數的牙齒很容易被“蛀”成齲齒。

因此,通常孩子到了一歲多還有使用奶瓶、奶嘴的習慣,家長就應慢慢地誘導孩子,耐心地幫助他改變。例如,可以逐漸減少每天使用奶瓶、奶嘴的次數和每次使用的時間,慢慢學習使用杯子喝水、喝奶,同時培養孩子對其他事物的興趣,使他逐漸忘卻奶嘴和奶瓶。千萬不能用粗暴的方式強制孩子一下子把習慣改掉,這容易造成他心理上的不平衡,以致常常出現吮手指、咬嘴唇等不良行為,這就沒有達到糾正不良習慣的真正目的了。

在醫生的建議和指導下,小鈺媽媽和李老師決心互相配合,幫助小鈺糾正抱著奶瓶不放的壞習慣。

每天下班後,小鈺的爸媽儘量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和她一起做遊戲、講故事,給她買一些她喜愛的玩具,分散她的注意力並使她感到父母對她的關愛。假日,常約上幾個親朋好友,各自帶上他們的小孩一起去郊遊,帶上她喜愛的食物、果汁、飲料等。在她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活動的過程中,也開始願意和其他小朋友一樣,使用杯子喝東西。媽媽還帶她到商店讓她自己親自挑選了一隻她覺得最漂亮的杯子。當小鈺主動使用杯子的時候,媽媽都會及時地表揚她,給予鼓勵。漸漸地,小鈺也開始接受使用杯子了。晚上,也不用抱著奶瓶入眠,媽媽往往坐在她的床邊,給她講個小故事,她也可以滿足地入睡了。

在學校,李老師對小鈺並沒有採取強硬的態度。李老師耐心地誘導她,讓她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而奶瓶是給嬰兒用的。她應該和其他同學一樣使用杯子,而不應該抱著奶瓶不放了。學校裡很多新事物都使小鈺覺得很有趣,而且,通過集體活動、做遊戲,小朋友之間相互影響,一方面,小鈺因興趣的轉移而逐漸放棄了對奶瓶的依賴,另一方面,小鈺也覺得抱著奶瓶會給小朋友笑話而感到難為情。沒過多久,小鈺就同意不帶奶瓶上學了。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線上獨家使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而且通過吸吮,使自己的心理得到滿足。

孩子在一歲以前,抱著奶瓶不放是很常見、很自然的現象。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因為斷奶、輔食的添加以及其他方面興趣的擴展等,而漸漸放棄使用奶瓶的習慣。如果到了三四歲,孩子還抱著奶瓶不放,則被認為是一種行為退化的表現。往往說明孩子心理方面未得到滿足,特別是當他感到焦慮、緊張或孤獨時,就要通過抱奶瓶、吸奶嘴來尋求安全與舒適的感覺,緩解內心的焦慮與緊張。

由此可見,孩子會養成這種習慣,與家庭環境、家長的教養態度有很大的關係。小鈺就是由於從小缺乏母親的照顧,而又遇上了一個可以說是只圖自己方便的不負責任的保姆,因而在心理上難以獲得滿足。以致在感情上養成對奶瓶、奶嘴的依賴,久而久之,便養成了抱著奶瓶不放的習慣。

孩子的乳牙在六個月到三歲之間逐漸發育完全。如果到了三歲以後,孩子一直抱著奶瓶不放,這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牙齒、面部的發育。例如,會形成不正常的吞咽習慣;牙齦腫脹;影響牙床的發育,造成咬 不正等。如果孩子的乳牙長時間浸泡在加了糖的牛奶中,大多數的牙齒很容易被“蛀”成齲齒。

因此,通常孩子到了一歲多還有使用奶瓶、奶嘴的習慣,家長就應慢慢地誘導孩子,耐心地幫助他改變。例如,可以逐漸減少每天使用奶瓶、奶嘴的次數和每次使用的時間,慢慢學習使用杯子喝水、喝奶,同時培養孩子對其他事物的興趣,使他逐漸忘卻奶嘴和奶瓶。千萬不能用粗暴的方式強制孩子一下子把習慣改掉,這容易造成他心理上的不平衡,以致常常出現吮手指、咬嘴唇等不良行為,這就沒有達到糾正不良習慣的真正目的了。

在醫生的建議和指導下,小鈺媽媽和李老師決心互相配合,幫助小鈺糾正抱著奶瓶不放的壞習慣。

每天下班後,小鈺的爸媽儘量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和她一起做遊戲、講故事,給她買一些她喜愛的玩具,分散她的注意力並使她感到父母對她的關愛。假日,常約上幾個親朋好友,各自帶上他們的小孩一起去郊遊,帶上她喜愛的食物、果汁、飲料等。在她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活動的過程中,也開始願意和其他小朋友一樣,使用杯子喝東西。媽媽還帶她到商店讓她自己親自挑選了一隻她覺得最漂亮的杯子。當小鈺主動使用杯子的時候,媽媽都會及時地表揚她,給予鼓勵。漸漸地,小鈺也開始接受使用杯子了。晚上,也不用抱著奶瓶入眠,媽媽往往坐在她的床邊,給她講個小故事,她也可以滿足地入睡了。

在學校,李老師對小鈺並沒有採取強硬的態度。李老師耐心地誘導她,讓她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而奶瓶是給嬰兒用的。她應該和其他同學一樣使用杯子,而不應該抱著奶瓶不放了。學校裡很多新事物都使小鈺覺得很有趣,而且,通過集體活動、做遊戲,小朋友之間相互影響,一方面,小鈺因興趣的轉移而逐漸放棄了對奶瓶的依賴,另一方面,小鈺也覺得抱著奶瓶會給小朋友笑話而感到難為情。沒過多久,小鈺就同意不帶奶瓶上學了。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線上獨家使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