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正常呼吸時是安靜無聲的, 但由於幼兒本身的呼吸通道如鼻孔、鼻腔、口咽部比較狹窄, 故稍有分泌物或腫脹就易阻塞。 通常, 當睡眠姿勢不好時易打鼾, 譬如面部朝上而使舌頭根部向後倒, 半阻塞了咽喉處的呼吸通道, 氣流進出鼻腔、口咽和喉嚨時, 附近黏膜或肌肉產生振動就會發出鼾聲。 孩子長期打鼾, 最常見的導因是扁桃體和增殖腺肥大, 其它的原因包括鼻子敏感和長期鼻竇炎。 體胖也是主因之一, 再有幼兒睡眠時也常發出輕微的劓聲。 但是, 如果連續發出大聲的呼嚕, 則是不正常的,
針對以上情況, 我們一起來分享媽咪寶寶網友媽媽們和專業醫師的經驗和意見, 找到寶寶打呼嚕的對策:
應該是寶寶睡覺的姿勢不對, 有時窩著脖子, 試試讓寶寶將頭側著睡, 這樣可以使舌頭不致過度後垂而阻擋呼吸通道, 也許呼嚕的問題就解決了
可能是由於白天太疲勞, 或者是生病感冒, 沒事的, 多觀察觀察;我家寶寶有時也會啊, 沒看出寶寶那裡不舒服, 給寶寶的枕頭放低一點就會好的, 窩著脖子了, 給他正正頭
小嬰兒奶塊淤積:
有些很小的嬰兒有時也會“打呼嚕”, 這並不是病, 而是因為奶塊淤積。 由於吞噎的關係,
對策:媽媽給寶寶喂好奶後, 不要立即將寶寶放下睡覺, 而應將他抱起, 輕輕拍其背部, 就可以防止寶寶因奶塊淤積而打呼嚕。 如果奶塊淤積較嚴重, 已經影響了餵奶, 只需要往鼻腔裡滴1~2滴生理鹽水, 稀釋一下奶塊就可以了。
有的嬰兒, 偶爾出現睡時打呼嚕, 可能是由於睡眠時與呼吸有關的肌肉鬆弛, 尤其舌的肌肉放鬆後造成舌根向後面輕度下垂, 使呼氣時排氣受到影響;當改變體位後, 同時也改變了舌的位置, 此時呼嚕聲消失, 這種情況不必去醫院就診。
扁桃體腫大:
扁桃體也叫扁桃腺, 長在咽部兩側,
對策:1、預防扁桃體炎:關鍵是讓孩子鍛煉身體, 每日攝入一定量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 以增強體質, 提高免疫力。 2、服用消炎藥: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消炎藥, 但不宜自己長期用藥, 因為某些滴鼻藥長期使用會造成藥物性鼻炎, 使寶寶對藥物產生依賴。
支氣管炎症:
支氣管受到炎症刺激時痰液增加, 而嬰幼兒缺乏咳嗽排痰能力, 痰液由支氣管的纖毛擺動運送到咽喉部後無法排出,
對策:及時治療支氣管炎症, 並注意防範其復發。
肥胖:
肥胖兒童的呼吸道周圍被脂肪填塞, 使呼吸無法順暢, 當軟齶與咽喉壁之間的震動頻率超過30赫茲時, 就會出現鼾聲。
對策:在不影響身體健康、不降低抵抗力的前提下, 科學、健康地減肥。
不要寶寶一打呼嚕就如此緊張, 有時候可能僅僅是睡姿不好的緣故。 試試讓寶寶將頭側著睡, 這樣可以使舌頭不致過度後垂而阻擋呼吸通道, 也許呼嚕的問題就解決了。 另外, 有時候寶寶偶爾呼嚕, 可能是由於白天太疲勞, 或者是生病感冒, 不用大驚小怪。 但如果是持續性的打呼嚕,
對打鼾的孩子睡姿可取側臥, 雙手不要壓在胸口處, 蓋被應輕暖。 發現打鼾時, 成人可翻動一下孩子身體, 變換一下睡姿, 枕頭不要太高, 有時可以使打鼾得到一些緩解
奶粉不要衝調的過濃, 兩頓奶間要喂水, 家中不要太乾燥。 經常戶外活動, 平時多練習翻身, 有助於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我家寶寶剛生下來的時候平躺著睡覺就打呼嚕, 問醫生說是喉軟骨發育不好, 補鈣。 吃幾天就好了, 出月子就做了微量元素, 不缺鈣。 你家寶是不是也應該去查不查。
睡覺打呼嚕要注意寶寶是不是有鼻炎哦。 很多時候鼻炎總是沒有流鼻涕的現象, 但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鼻塞, 以致于寶寶缺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