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教育子女 無方勝有方?

甲:“你家小子如不加緊管教, 將來上學就業是包袱。 ”

乙:“隨他去吧。 我不願意自以為是地扼殺他的天性, 如果他天賦高, 總會開悟;如果他慧根淺, 再教也是白癡。 ”

在“棍棒之下出少年”的家庭教育方式備受否定和譴責的今天, 有人提出了這種“無為而治”法來對待孩子, 希望孩子吃飽穿暖, 健康成長, 就像一個幸福的庸人安享一生。

我在網上見到一篇文章《神童是怎樣誕生的》, 作者大力提倡某詩人的“無為而治”的家庭教育。 文章說:某詩人對孩子採取的是“無為而治”的方法。 有一次, 老同學提醒他說:“你家小子如不加緊管教,

將來上學就業都是包袱。 ”詩人回答說:“隨他去吧。 我不願意主觀武斷地替他設計未來, 或者用一些自以為是的教條來約束和扼殺他的活蹦亂跳的天性。 如果他天賦高, 他總有開悟的時候;如果他慧根淺, 再教也是個白癡。 再說, 你看看我們同學的情況吧, 當年凡是刻苦讀書的現在都是窮光蛋;凡是調皮搗蛋的如今都成了大款。 ”

假如我有個孩子的話, 我一點也不希望他(她)成為神童、成為劉亦婷, 我只希望他(她)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我們沒有資格強迫孩子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 我們首先需要克服的是自己的虛榮心, 然後虛心地學習怎樣做父母、老師以及孩子的朋友。 還是詩人說得好:“我希望孩子吃飽穿暖,

健康成長, 就像一個幸福的庸人安享一生。 ”自嘲“教子無方”的詩人, 其實才是真正“教子有方”的人。

“不願意主觀武斷地替他設計未來, 或者用一些自以為是的教條來約束和扼殺他活蹦亂跳的天性”, 詩人這種提法是很好的, 對於當前相當流行的“塑造主義”和“管制主義”的家庭教育, 是一種衝擊。

但是詩人又說, “隨他去吧”, 這我無法贊同, 因為這可能導致放棄教育。 教育, 對於家長來說, 是一種責任和義務。 有些家長由於封建思想作怪, 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來支配, 用“一朝權在手, 就把令來行”的態度對待孩子, 這是很不妥當的, 詩人對此表示憤怒, 完全可以理解。 敢於在一定程度上放棄這種支配權, 是一個進步。

但是, 支配權可以放棄,

教育的責任和義務是萬萬不可放棄的。 雖然當前普遍存在打著“負責任”的旗號實施控制的現象, 但是不能在潑洗澡水的時候把小孩子也潑出去。

既不主觀塑造和控制孩子, 又要對孩子負責, 加以適當的引導和指導, 這個火候不易掌握, 但應該掌握。 指導和引導不一定都主觀武斷, 約束不等於教條。 “隨他去吧”雖然痛快, 但是有不負責任的嫌疑, 而且事實上很可能行不通。 要知道你的孩子總要上學的, 而學校老師往往是一些很較真的女士, 你不和孩子較勁, 老師和他較勁, 三天兩頭打電話給你, 或者當著別人的面數落你, 這樣一來, 恐怕你的“隨他去主義”就難以貫徹到底了。 我見過不少這樣的家長, 男性為多,

他們聲稱“樹大自然直”, 可是一旦在家長會上當眾丟了面子, 回家就把孩子打一頓, 而且以後再也不去參加家長會了。 “隨他去吧”就這樣變成了“打他屁股”, 真是所謂“兩極相通”。

我們說這位詩人的家庭教育思想“有不負責任的嫌疑”, 並非臆測, 下面的話就是證據, “如果他天賦高, 他總有開悟的時候;如果他慧根淺, 再教也是個白癡”。 這明明是把責任推給老天爺了。 可見教育的放任自流理論與宿命論有“血緣關係”。

詩人還說:“你看看我們同學的情況吧, 當年凡是刻苦讀書的現在都是窮光蛋;凡是調皮搗蛋的如今都成了大款。 ”這類話我聽不少人說過, 其中有一位還是個著名的中學校長。 我想, 這說明我們的教育確實把很多努力讀書的孩子管傻了,

對許多思維活躍的孩子忽略了, 應該反思。 另一方面, 我們也要注意, 這種“努力讀書者窮光蛋, 調皮搗蛋者成大款”、“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的事情只是社會轉型初期特有的現象。 據我見到的材料, 現在學歷和工資倒掛的局面已基本改變, 讀書還是有用的, 無論對社會還是個人。 可見, 家庭教育的放任自流理論與讀書無用論也有“血緣關係”。

為詩人的家庭教育思想點睛的是下面的話:“我希望孩子吃飽穿暖, 健康成長, 就像一個幸福的庸人安享一生”。 這算不算“設計孩子未來”?算不算“主觀”?你怎麼知道他將來必定是“庸人”呢?萬一他是天才的坯子, 這種“希望”豈不可能壓抑了他或者埋沒了他?和當前流行的“望子成龍”的宗旨相反, 詩人“望子成蟲”。然而“望子成龍”和“望子成蟲”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也是“兩極相通”。

本來,家庭教育在相當程度上是私人的事情。培養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因材施教,家長都有自己的選擇,別人不便插嘴。問題是現在詩人的觀點已經公之於眾,就會產生社會影響,而《神童是怎樣誕生的》一文的作者又把這位詩人稱為“真正‘教子有方’的人”,這就使我這個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忍不住發表點看法了。

作者看來是個年青人。他說:“假如我有個孩子的話,我一點也不希望他(她)成為神童、成為劉亦婷,我只希望他(她)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我當然無權反對作者的個人願望,不過作為過來人,我願斗膽給他做點補充:光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是不夠的,還要成為“有益於社會的人”。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詩人“望子成蟲”。然而“望子成龍”和“望子成蟲”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也是“兩極相通”。

本來,家庭教育在相當程度上是私人的事情。培養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因材施教,家長都有自己的選擇,別人不便插嘴。問題是現在詩人的觀點已經公之於眾,就會產生社會影響,而《神童是怎樣誕生的》一文的作者又把這位詩人稱為“真正‘教子有方’的人”,這就使我這個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忍不住發表點看法了。

作者看來是個年青人。他說:“假如我有個孩子的話,我一點也不希望他(她)成為神童、成為劉亦婷,我只希望他(她)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我當然無權反對作者的個人願望,不過作為過來人,我願斗膽給他做點補充:光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是不夠的,還要成為“有益於社會的人”。

家庭醫生線上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線上;媒體合作請聯繫:020-37617238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