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的巴甫洛夫有句名言:“嬰兒降生的第三天開始教育就遲了兩天。 ”對於剛降生的嬰兒, 聆聽是他的學習方式, 所以沒有比給他朗讀更好的教育手段了。 美國的吉姆·崔利斯也在《朗讀手冊》中說:“朗讀是最便宜、最簡單、最古老的教學手段。 ”
的確, 這是不論家境好壞、不論學歷高低, 只要父母有心, 都可以親身實踐的。 三歲以前, 孩子更多以家庭活動為主, 而非社會交往。 因為先入為主, 孩子對最先接觸的事物, 印象深刻, 所以如果想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 就給孩子朗讀吧。 你越早開始, 做起來越容易, 效果也越好。
1.加強孩子對詞彙的認識
如日本宮西達也的《好餓的小蛇》是一本非常優秀的低幼讀物, 書中的小蛇發現了“圓圓的蘋果”“黃色的香蕉”“三角形的飯團”“紫色的葡萄”“帶刺的鳳梨”等等。 這些詞彙既包含有色彩、形狀, 還包含了質地。 通過一本小書, 學會了這麼多詞彙, 而鮮明的圖畫加深了孩子對這些事物的印象。 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輔相成, 他從故事中走出來, 看到蘋果時很自然地會說:圓圓的、紅紅的。
2.有益於孩子的腦部發展
照蒙特梭利的說法, 0~3歲嬰幼兒的認知心理屬於“吸收性心智”, 他們本能地吸收聽到、看到、觸摸到、感受到的一切資訊。 因此, 你大聲地為他朗讀, 無疑是鼓勵他“吸收”。 你有選擇地朗讀,
3.有助於親子之間的溝通
進行親子朗讀絕不是要孩子一定得成為特別優秀的人, 閱讀不應該有這麼強的功利性。 太強的功利性會削弱閱讀的樂趣, 閱讀應該和愉悅聯繫在一起, 成為孩子生活中有趣的一部分。 親子朗讀可以激發孩子本身具有的潛能, 在聲波的傳遞和甜美的相擁中, 拉近彼此的距離, 增進相互間的親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