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肛腸科>正文

便血的檢查方法有哪些

屈氏韌帶以下的消化道(包括空、回腸, 結腸與直腸)稱下消化道。 上述部位的病變引起的出血稱便血, 即下消化道出血(hemorrhage of lower digestive tract(hematochezia)), 表現為血液由肛門排出, 或者血液與糞便一同排出, 血色多呈鮮紅或暗紅。

便血的檢查方法

1.便血後的早期、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等可無明顯變化, 但當補充等滲液體、擴充血容量後, 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及血細胞比容的測定有助於失血量的判斷。 血尿素氮升高的程度也有利於出血量多少的判斷(稱腸源性尿素氮升高)。

2.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及血細胞比容不再進行性降低, 或血尿素氮降至正常,

均提示出血已經停止。

1.X線鋇餐或鋇劑灌腸檢查

氣鋇雙重造影行十二指腸、空回腸檢查或行全結腸檢查, 對腸道結核、克羅恩病、血吸蟲病、潰瘍性結腸炎、腸扭轉、腸套疊、息肉或癌腫等疾病的診斷有較大幫助。

2.乙狀結腸鏡或全結腸鏡檢查

由於直腸、乙狀結腸是炎症性病變、息肉或癌腫等疾病的好發部位, 故乙狀結腸鏡檢查對這些病變的診斷極有幫助。 全結腸鏡檢查除可發現上述疾病外, 對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盲腸的出血性病變的診斷均有幫助。 如腸鏡進入回腸末端, 還可對回腸末端的病變如結核、克羅恩病、淋巴瘤等病變的診斷提供幫助。 如能結合活檢, 行組織學檢查, 則可顯著提高診斷的正確性。

3.腹部B型超聲波或CT、MRI檢查

對中、晚期結腸癌均有輔助診斷價值。 如發現腹腔內或腹膜後淋巴結腫大, 則對腸結核、淋巴瘤等疾病的診斷有參考價值。

4.選擇性血管造影檢查

便血時, 行選擇性腸系膜上、下動脈插管造影檢查, 可明確出血的部位, 也有利於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診斷, 因此, 對不明原因的便血患者, 為明確出血部位或病因, 行選擇性血管造影是必不可少的檢查。

5.無線膠囊內鏡檢查

近年來無線膠囊內鏡(亦稱膠囊內鏡)檢查已開始應用於臨床, 該檢查屬於無創性, 患者均能耐受, 無不良反應。 膠囊比一般的藥物膠囊稍大, 其內裝有閃光裝置及攝影晶片;膠囊吞服後到達幽門部時間需40min左右, 檢查完胃腸道的時間平均需350min;膠囊通過胃腸腔時,

其所攝圖像經腹部的遙控接受器信號存於電腦中, 然後再對清晰的圖像逐一進行分析。

上面文章內容小編為大家介紹了便血患者應該做的一些檢查項目, 瞭解了這些希望在以後出現便血的狀況, 人們能夠及時到正規醫院做好檢查和治療, 爭取早一些治療疾病, 早一些得到康復, 避免太多的危害出現。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