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時, 父母要給孩子充足的“貨源”——家裡的日常用品, 或是孩子的玩具之類的。 父母要認真地流覽她的商品, 選定要買什麼, 問孩子多少錢, 有時還要討價還價一下。 付款時, 一般情況下都是需要找一些零錢回來的, 比如買一根筷子六角錢, 父母一般給她一元錢, 這樣孩子就得找四角錢出來。
開始時先有孩子自已定價。 小孩定價, 無論大小都是一個比較整、比較簡單的數字, 比如1元、200元等。 孩子一般不用“1。 40元”或“203元”這樣的定價來為難自己。 玩過幾次後, 家長就可以暗暗地把她往稍複雜些的計算上引。 比如雪糕原來賣1元一支,
“開小賣部”的過程就是孩子不停地做“應用題”的過程, 這對孩子有很好的數學啟蒙效果。 數學教育不要一下把孩子拉到抽象的數字上,
在玩“開小賣部”遊戲時要注意幾個問題:
首先是不要把用意告訴孩子。 玩這樣的遊戲, 在家長這裡是為了讓孩子學會計算, 如果你把這個目的告訴孩子了, 或被他察覺了, 孩子就會失去遊戲的興趣。 要讓孩子覺得這僅僅就是個遊戲, 只是為了玩。 大人在和孩子玩時, 要拿出認真而單純的心態, 把自己當成孩子一樣投人地去玩, 不要在這個過程中有任何說教, 更不要因為孩子算錯賬訓斥孩子。
其次是避免干擾孩子的思維。 無論孩子定價多少,
第三是不要讓計算為難孩子。 家長要記住的是, 這是個遊戲, 不是數學課。 家長可以通過“買賣”發展孩子的計算能力, 但不可操之過急。 在遊戲中要把孩子的樂趣放在首位, 學習放在第二位。 計算的難度可以慢慢提高, 但不要讓太難的計算干擾樂趣。 如果孩子在買賣中屢屢感到計算的困難, 他就會有受挫感, 就會失去興趣。
第四是不強迫孩子玩。 不要為了讓孩子學習而頻頻地玩同一個遊戲。
第五是儘量用真錢。 有的家長開始和孩子玩時, 不想用真錢, 覺得那樣不衛生, 就用一些紙片寫上面值來玩。 但發現孩子對假錢沒興趣, 小孩子一旦意識到錢可以換來想要的東西時, 孩子就會對錢情有獨鍾。 用真錢可以讓孩子在玩耍中更投人,
第六是增加遊戲變數, 儘量使每次遊戲略有不同。 一般來說孩子願意做“店主”, 尤其是開始時。 玩過幾次後, 為了保持遊戲的新鮮感, 可以和孩子互換角色, 讓孩子再回到顧客的身份。 無論誰扮顧客, 都可以扮不同的角色, 或形成不同的組合, 有時是老爺爺老奶奶, 有時是小朋友, 有時是醫生或教師。 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事情和需求, 這樣就會有很多故事產生出來。 還可以讓家裡的各種玩具參與進來, 如毛絨小狗和小熊等來買東西, 當然是有人替代它們說話和付錢。
編輯推薦:
家長如何開發寶寶的數理邏輯智慧
胖孩子數學成績普遍差
你的孩子有數學天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