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

我們談論家庭教育一般都指父母雙方的教育。 不過人們大多認為“孩子離不了娘, 沒有爸爸他照樣長得大。 ”這話如果單從生理上講確實如此, 但從心理發展看, 沒有爸爸的教育影響確是一大缺欠。 家庭環境中有無爸爸對孩子心理發展的作用大不相同。

家庭是社會基層細胞, 家庭中有爸爸的存在, 這本身就是一個有利的教育因素, 因為母子之間多是自然地體現著生物性的聯繫, 而爸爸是顯示家庭的社會性不可缺少的人物。 孩子在家庭裡可以不知不覺中見到和體驗到人們之間的關係、聯繫,

逐漸懂得和學到集體生活中共同遵循的制度與規則, 學會如何對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總之, 正常情況下, 孩子最初的社會性是由於有爸爸的存在而形成的。

例如, 孩子可以從父親對待家庭其他成員的言行中學會尊敬媽媽、奶奶或其他老人。 因為有時候孩子還不能直接意識到媽媽對自己哺育所花費的心血, 由於有爸爸的示範、指點和引導便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另外, 一般說男女性的個性特徵還是有區別的。 媽媽待兒女比較精心、細緻, 而爸爸則比較粗獷、馬虎。 媽媽多注意的是生活中瑣碎小事, 對兒女總是放心不下, 而爸爸常是開朗、豁達、比較果斷等等。

所以, 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長不僅需要有媽媽的溫暖關懷,

也需要從爸爸那裡得到堅毅、勇敢的鍛煉。 有個孩子說:“媽媽是管我吃穿, 給我講故事、唱歌, 在家和媽媽一起好。 可我願意和爸爸一塊出去玩, 他讓我隨便跑, 還教我踢球、游泳、修玩具、修板凳, 他勁大又能幹, 棒極了!”這位小朋友心中的爸爸簡直是個大英雄。 可見, 爸爸和媽媽的區別孩子完全能體驗到。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