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爸爸是寶寶的育才“大師”?

推薦閱讀:兒童性教育宜早不宜遲

扮好角色

父親比母親更理解孩子, 對孩子的培養目標更明確、更實際, 要求更嚴格, 方法更有針對性, 更有利孩子的發展。 有研究顯示:父親對寶寶的數理邏輯能力發展具有較大的影響。 與父親密切相處的寶寶, 數學成績佳, 相比之下, 與母親常在一起的寶寶, 其優勢主要體現在對新事物的興趣上, 更擅長和人交往。

事實上, 父愛對寶寶的影響遠不止于智力, 還涉及體格、情感、性格等方面。 父親對孩子的愛、關心、照顧、情緒的感染, 以至父親的一舉一動, 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自己的孩子,

對孩子的成長有著獨特的作用。 大量的研究資料顯示, 與父親接觸少的寶寶, 體重、身高、動作等方面的發育速度都會落後些, 並普遍存在焦慮、多動、有依賴性等表現, 被專家稱為“缺乏父愛綜合征”。

因此, 父親再忙, 也要抽出時間多與孩子接觸。 從嬰兒早期, 父親就應該多抱抱、逗逗、喂喂孩子, 滿足孩子情感的需求, 為孩子的體能、智力、社會性的發展創造條件。

“天才常由父親造就”, 這句話也許有失偏頗, 但總體而言, 父母的心理差異和各自不同的育兒特點, 對孩子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父親明白自己的職責, 對孩子很有好處。

${FDPageBreak}

推薦閱讀:80後爸爸媽媽們的童年玩具

父愛多少決定寶寶的聰明度

有研究顯示, 父親陪在孩子們身邊的時間長短可以影響他們在數學方面的能力。

父親對育兒的參與程度越高, 孩子就越聰明, 適應力更強, 在父親精心照顧下成長的孩子, 性格更加寬容, 更富有責任感。

早教專家們認為, 父母在行為方式上的差異可以互補, 孩子在得到鼓勵、推動的同時, 也不乏耐心的呵護, 這樣才能既發揮孩子的潛力, 又不致傷害孩子的心靈。

而且, 父親的某些作用甚至是母親無法替代的。 而那些長期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們, 在同情心、推理和大腦發育方面都不如那些父親經常陪在身邊的孩子。 在缺少父愛的孩子更易有攻擊性, 在學校裡不受歡迎, 更不願意為自己的不良行為承擔責任。

${FDPageBreak}

推薦閱讀:外國爸爸的哄兒絕技

父親家教方法:

方法一:多陪孩子、對孩子笑、理解孩子

年幼的孩子認為“只要爸爸天天和我在一起, 給我吃好吃的, 陪我玩, 就是好爸爸”;大一點的孩子需要爸爸“抱我, 親我, 對我笑, 說喜歡我, 愛我”;再大一些的孩子, 特別是進入了青春期的孩子, 希望爸爸“理解我, 關心我的內心, 顧及我的感受, 支持我, 相信我, 尊重我”, 這樣才能滿足孩子對愛的心理需求。 所以, 爸爸們應該多陪孩子、多對孩子笑, 學會理解孩子。

方法二:大聲對孩子說:“孩子, 爸爸愛你。 ”

真正愛孩子, 就要學會向孩子表達, 大聲地對孩子說:“孩子, 爸爸愛你。 ”會使孩子感動不已。 雖然說愛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 但是最真切的, 最簡單的莫過於對孩子的一個擁抱, 一個親吻,

一句“我愛你”。 這適用于所有的孩子。

方法三:經常對孩子表示關切

天冷了, 問問孩子冷不冷, 督促孩子添衣服;天熱了, 讓孩子注意防暑, 別熱著了;白天孩子去上學的時候, 讓孩子注意安全;傍晚孩子放學回來, 讓孩子講講學校裡有趣的事。 這些細微的關照都會溫暖孩子的內心, 讓孩子從瑣事中體會到父愛。

方法四:多與孩子進行情感溝通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父親應該多與孩子進行情感溝通, 對孩子進行情感培養, 讓孩子提高情感體驗能力。 同時家長還要善於捕捉孩子情緒的變化, 並抓住時機與孩子進行語言和心靈的溝通。

有時候, 情感溝通並不需要靠語言, 一個關愛的眼光, 一個溫暖的行為, 都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愛。

比如孩子心情不好, 父親輕輕撫摸孩子的肩膀, 把孩子攬到懷裡, 孩子的煩惱就可能消除。 因為父親的行為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的, 父親是支持自己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