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的病因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發生於抗體或者免疫複合物黏附於血小板, 而引起血小板被吞噬細胞破壞。 急性型常見於兒童, 占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的90%, 男女發病率相近。 起病前1~3周84%的急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患者有呼吸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 因此秋冬季發病最多, 起病急促, 可有發熱, 畏寒, 皮膚粘膜紫癜;慢性型常見於青年女性, 女性為男性的3~4倍。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隱匿, 症狀較輕, 出血常反復發作,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的原因有:

感染

多種感染均可引起血小板減少, 包括細菌、病毒、支原體、分枝桿菌、立克次體和原蟲,

感染HIV的患者應特別注意。

淋巴增殖性疾病

最典型的是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其他淋巴組織增生異常也可能引起免疫性血小板減少。

自身免疫性疾病

尤其是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可發生血小板減少。 血小板減少可為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的首發症狀, 發生先於其他症狀數月或數年之前。

輸血後紫癜

輸血後紫癜以輸血後3~14天的嚴重血小板減少為特徵。 通常發生于經產婦, 但也可發生於任何先前接受過輸血的人。 血小板減少通常持續2周~2個月。 常見的治療方法是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 血漿置換可能有效。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