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中風有什麼先兆嗎?這是一個醫生和患者感興趣的問題, 作為專業人士的醫生通過統計回顧可以發現, 病人入院敘述病情時, 有以下症狀往往值得警惕, 有必要辨析與中風的關係或就是中風的先兆或其他腦部病變如腦腫瘤等:
1.沒有明確誘因的眩暈, 突然自覺頭暈目眩, 周圍物件都在旋轉, 幾秒鐘後便恢復常態, 可能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可能, 應即時測量血壓, 及早去醫院請醫生診治。
2.沒有頸部動作刺激, 不伴有心悸的黑朦, 指一隻眼睛突然發黑, 看不見東西, 幾秒鐘或幾十秒鐘後便完全恢復正常,
3.喝水或進食時偶爾嗆咳也可能是中風的先兆, 這是因為腦缺血引起吞咽神經核受損, 導致咽部感覺喪失, 使食物或水誤入氣管所致。 及早給予診斷和治療不僅有利於治療吞咽麻痹, 還可能預防中風猝發。
4.手指麻木, 可以是頸椎病、糖尿病引起。 如伴有頭痛、眩暈、頭昏、頭重腳輕、舌頭發脹等症狀, 且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或腦動脈硬化等疾病史時, 應多加以注意, 警惕中風發生。 還有原因不明跌跤也是一種中風先兆症狀, 可能由於腦血管硬化, 引起腦缺血, 運動神經失靈而發生, 應及時請醫生診治。
5.突然說話不靈或吐字不清, 甚至不會說話, 但持續時間短, 最長不超過24小時,
6.精神狀態發生變化, 性格一反常態, 如變得沉默寡言, 或多語急躁, 或出現短暫智力衰退, 均與腦缺血有關, 可能是中風先兆。
7.高血壓病人服用降壓藥, 出現鼻出血、舌痛等症狀表明可能與血黏度升高有關。 若出現舌痛、麻木、活動不便, 不僅應注意局部, 更應進行全身檢查, 預防中風。 鼻出血不少是由血壓不穩定引起的, 不加預防則會增加中風的機會, 因此不能麻痹大意。
8.高齡患者哈欠不斷, 這可能是由於腦動脈硬化日趨嚴重, 血管內徑越來越小, 引起腦組織慢性缺血缺氧。
所以, 腦血管疾病的預防除了典型症狀的識別外, 及時發現有可能與中風發作有關的先兆症狀, 及時採取措施, 對遠期療效很關鍵。 亦可以在治療原發病如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的同時, 適當服用營養腦細胞的營養補劑, 如卵磷脂、銀杏葉提取物和維生素, 營養腦細胞, 改善大腦能量代謝和增進記憶力, 預防腦萎縮和老年性癡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