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 又稱“口瘡”, 是發生在口腔黏膜上的表淺性潰瘍。 潰瘍具有週期性、復發性等特點, 好發於唇、頰、舌緣等。 雖然其病因及致病機制仍不明確, 但是臨床發現它的發生與以下因素相關。
口腔潰瘍與口腔環境有關。 一般人認為, 口腔潰瘍可能是因為“上火”了, 當我們進食食物溫度過高或者口味過重時容易引起口腔黏膜的損壞, 從而導致口腔潰瘍的發生。 殊不知, 口腔潰瘍形成的原因還有其他許多方面。 如口腔不衛生引起病毒和細菌感染、微循環障礙、遺傳因素、內分泌失調等原因都可能引發口腔潰瘍。
同時, 當身體內缺少鋅、鐵、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B1時, 人體免疫力同樣也會下降, 這也是引發口腔潰瘍的導火索。 此外, 還需要引起注意的是, 當消化系統有了問題, 如患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結腸炎、胃腸功能紊亂等疾病時, 同樣對口腔環境是一種傷害, 口腔潰瘍也會不斷發生。
口腔潰瘍與精神因素有關。 比如心理壓力大、精神緊張、情緒波動起伏大、睡眠品質不佳, 這些均能引起植物神經功能失調, 內分泌紊亂, 導致機體內環境失衡, 口腔內細胞免疫力下降, 口腔潰瘍也就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