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的一周內可以出現皮膚黃染。 這主要是由於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點決定的。 如果黃疸的程度較輕, 屬於生理性黃疸。 家長不必過分緊張。 生理性黃疸一般在新生兒出生後2-3天開始出現, 出生後4-6天是最黃的時候, 7-10天以後逐漸消退。
新生兒黃疸的診斷檢查方法有以下幾種, 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幫助:
一、膽紅素的檢測
是新生兒黃疸診斷的重要指標, 可採取靜脈血或微量血方法測定血清膽紅素濃度。 經皮測膽紅素儀為無創的檢測方法, 操作便捷, 經皮膽紅素值與微量血膽紅素值相關性良好,
二、其他輔助檢查
紅細胞、血紅蛋白、網織紅細胞、有核紅細胞
在新生兒黃疸時必須常規檢查, 有助於新生兒溶血病的篩查。 有溶血病時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減低, 網織紅細胞增多。
血型
包括父、母及新生兒的血型, 特別是可疑新生兒溶血病時, 非常重要。 必要時進一步作血清特異型抗體檢查以助確診。
紅細胞脆性試驗
懷疑黃疸由於溶血引起, 但又排除血型不合溶血病, 可做本試驗。 若脆性增高, 考慮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 自身免疫性溶血症等。 若脆性降低,
高鐵血紅蛋白還原率
正常>75%, G-6PD缺陷者此值減低, 須進一步查G-6PD活性測定, 以明確診斷。
血、尿、腦脊液培養, 血清特異性抗體, C反應蛋白及血沉檢查
疑為感染所致黃疸, 應做血、尿、腦脊液培養, 血清特異性抗體, C反應蛋白及血沉檢查。 血常規白細胞計數增高或降低, 有中毒顆粒及核左移。
肝功能檢查
測血總膽紅素和結合膽紅素, 穀丙轉氨酶是反映肝細胞損害較為敏感的方法, 鹼性磷酸酶在肝內膽道梗阻或有炎症時均可升高。
超聲
腹部B超為無損傷性診斷技術, 特別適用於新生兒。 膽道系統疾病時, 如膽管囊腫、膽管擴張、膽結石、膽道閉鎖, 膽囊缺如等都可顯示病變情況。
聽、視功能電生理檢查
包括腦幹聽覺誘發電位可用於評價聽覺傳導神經通道功能狀態,
溫馨提示:在自然光線下, 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 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染;軀幹部用手指將皮膚按壓後抬起, 觀察皮膚黃染的情況, 軀幹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染;用同樣的方法觀察四肢和手足心, 如果也出現黃染, 即為重度黃染, 應該及時到醫院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