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性猝死雖然來勢洶洶, 但是它的發生也不是“無中生有”。 研究表明, 在406個心臟性猝死病例患者中, 有106例有由血管造影證實的冠心病史, 約10%的患者有高血壓史。 “由此可見, 有這些基礎病的患者發生猝死的風險會大大提高, 他們對基礎病的治療和控制刻不容緩。
一般來說, 心臟性猝死是由於冠心病、冠狀動脈結構異常及心肌肥厚等心臟疾病引起的, 其中80%的心臟性猝死為冠心病作祟。 但遺憾的是, 有近四分之一的冠心病患者, 在猝死發生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身患冠心病,
所以, 堅持定時體檢, 提高防病治病意識, 及時發現並通過藥物治療各種心臟病, 是預防猝死最有效的手段。
猝死發作時, 主要表現是意識喪失, 驚厥、抽搐、心跳呼吸停止。 如果在發生猝死的0~2分鐘內進行搶救, 大約有50%的人可以存活, 而到了20分鐘左右再搶救, 基本就沒有存活的希望了。 而上面提到的德國所進行的研究還發現, 當心臟性猝死發生的時候, 有旁觀者為其進行了心肺復蘇的患者, 23%的人能存活至出院, 而在無旁觀者為期進行心肺復蘇的情況下, 存活率則只有4%。
在遠離醫院、沒有醫生的情況下, 一旦有人出現心臟性猝死, 除了要馬上打120求救之外,
首先將病人就地平躺, 大聲呼喚, 如果發現病人沒有意識也沒有呼吸, 要立即對準病人的前胸正中偏下部位猛力捶擊1~2拳。 同時捏住病人的鼻子, 對他進行口對口的人工呼吸。 往病人嘴裡吹4口氣, 然後進行胸部按壓, 每分鐘100次, 每按壓30次, 口對口人工呼吸進行2次, 一直堅持到急救人員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