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及危險因素
刺激性氣體主要對呼吸道粘膜、眼及皮膚有直接刺激作用。 呼吸道是有害氣體侵入人體的主要途徑。 吸入後, 輕者表現為上呼吸道刺激或支氣管炎症狀, 重者產生中毒性肺炎或中毒性肺水腫, 且可發展為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 損害的嚴重程度主要取決於濃度及暴露時間的長短。
常見的刺激性氣體有:酸類, 如硝酸、鹽酸、硫酸;氯及其化合物, 如四氯化矽、三氯化銻、三氯氧磷、三氯化砷等;光氣, 氨, 氟化氫;氟代烴類化合物, 如八氟異丁烯、氟光氣、聚四氛乙烯的裂解產物等;氯氧化物;二氧化硫;鹵烴類,
按刺激性氣體的化學特性可分為:高水溶性刺激性氣體, 有氯氣、氨氣、二氧化硫等, 這類毒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在眼和上呼吸道的潮濕組織表面很快溶解, 形成酸或堿類物質, 產生速發的、強烈的刺激作用, 臨床表現主要為刺激症狀, 如大量吸入出現肺水腫時常無潛伏期;低水溶性刺激性氣體, 如氮氧化物、光氣、硫酸二甲酯、羰基鎳等, 因溶解度小, 對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弱, 氣體吸入量就相對增多, 且易進入呼吸道深部, 因而引起中毒性肺炎、肺水腫的可能性大,
症狀表現
中毒性呼吸道炎症 大多由高水溶性刺激性氣體引起。 吸入後立即出現粘膜刺激症狀。 臨床表現有鼻炎、咽炎、聲門水腫及氣管、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症狀。 長期反復吸入低濃度刺激性氣體, 可引起慢性支氣管炎, 少數患者可發生喘息型支氣管炎, 經常出現氣喘、胸悶、咳嗽, 偶有痰中帶血。 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恢復較困難。
中毒性肺炎 刺激性氣體進入呼吸道深部, 到達肺泡, 易引起肺實質的炎症反應。 此外, 錳、鎘、煙塵等吸入及汽油嗆入肺內而引起肺炎, 亦是常見原因。 中毒性肺炎的症狀除上呼吸道刺激症狀外,
中黴性肺水腫及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 刺激性氣體吸入引起呼吸系統疾病中, 以中毒性肺水腫及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最為嚴重。 吸入水溶性小的刺激性氣體或大量吸入水溶性大的刺激性氣體均可引起。 ARDS往往是由肺水腫發展而來, 吸入水溶性小的刺激性氣體後, 當時粘膜刺激症狀較輕, 僅有嗆咳、胸悶及噁心, 陽性體征很少, 僅咽部及眼結膜充血, 偶聞幹囉音。 脫離接觸後上述症狀可明顯減輕或基本消失(假愈期), 但經數小時至數十小時後, 病情突然加重,
治療方法
立即脫離刺激性氣體環境。 對成酸性氣體可用5%碳酸氫鈉溶液霧化吸入;成鹼性氣體用3%硼酸溶液霧化吸入, 起到中和作用, 以減輕呼吸道刺激症狀。 如咳嗽頻繁, 並有氣急、胸悶等症狀, 可用O.5%異丙基腎上腺素lml和地塞米松2mg, 加水至3ml霧化吸入, 需要時應用解痙、祛痰、抗感染藥物。
有氣急、胸悶等症狀時, 均應給予氧療, 一般用鼻導管吸入, 氧流量5~6L/分鐘, 肺水腫時應用有機矽消泡劑, 發生ARDS時採用加壓給氧或用呼氣末正壓呼吸;早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有利於預防和治療ARDS, 常用地塞米松。 危重患者應防止窒息發生, 必要時行氣管切開, 糾正酸堿失衡和水、電解質紊亂, 積極處理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