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五臟氣虛有什麼表現

氣不足則血無力, 五臟也會沒精神。

人是自然界的產物, 氣是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 人的形體和精神都根源于氣, 中醫認為:“人之生死, 全賴乎氣。 氣聚則生, 氣壯則康, 氣衰則弱, 氣散則死。 ”意思是說, 氣是決定人生死的基本物質, 人體內的氣機只有有條不紊地積聚、發揮作用, 人才得以生存。 因此, 體內氣旺則健康, 一旦失去了氣, 人就失去了生命。 氣在人體中運行, 發揮著推動、溫煦、防禦、固攝、營養和氣化的作用。 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無不依賴於氣的升降出入。 所以, 氣是人存在的根本。

氣也是血液生成的物質基礎。

《黃帝內經·靈樞·決氣》中指出:“中焦受氣取汁, 變化而赤, 是謂血。 ”就是說, 位於中焦的脾胃接納食物, 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質, 經過人體的氣化作用變成紅色的液體, 就叫做血。 氣推動著血液在人體內循行不息, 當一身的氣不足時, 血液就無法滋養、濡潤人的臟腑、形體、感官, 臟腑經絡和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也會隨之下降, 從而形成氣虛體質。

氣虛體質者以全身之氣不足為主要特徵, 表現為氣息微弱, 臟腑功能低下, 適應能力較差, 不耐風邪、寒邪、暑邪, 易患感冒和內臟下垂等疾病。 而且一旦感冒或生病, 持續時間較長, 恢復也慢。 由於氣息微弱、呼吸短促, 氣虛體質者一般“懶”得說話。 氣虛體質者的, 五臟中某一髒的氣血不足都有具體體現,

下面我向大家做具體介紹。

心氣虛

心主血脈, 其面在華。 心氣虛則血不足, 氣虛體質者面色萎黃或淡白。 心主神明, 人的七情六志都由心所主統, 所以氣虛體質者易出現心悸、失眠多夢、頭暈、健忘、精神不振的現象, 性格較內向。 心為髒, 小腸為腑, 兩者在五行中都屬火, 心與小腸構成臟腑表裡關係, 生理上相互關聯, 病理上相互影響。 心氣虛則氣血推動無力, 小腸易腹脹或便秘。

肺氣虛

肺主氣。 肺氣虛, 氣虛體質者氣息低弱, 並且氣短, 說話語音低。 肺開竅於鼻, 主皮毛, 寒邪、風邪最易通過口鼻、皮毛侵入人體, 所以氣虛體質者易患感冒和哮喘。 肺為髒, 大腸為腑, 兩者在五行中都屬金, 肺與大腸構成臟腑表裡關係, 肺氣不足,

氣虛體質者易便秘或者腹瀉。

肝氣虛

肝開竅於目。 肝氣虛, 氣虛體質者易出現目眩、視物昏花現象, 並且目光少神。 肝為髒, 膽為腑, 兩者在五行中都屬木, 肝與膽構成臟腑表裡關係, 肝主疏泄, 如果氣血不足, 氣虛體質者易情緒不穩定, 並且膽小不敢冒險。

腎氣虛

腎主骨髓, 其華在發。 腎氣虛, 氣虛體質者毛髮不澤。 腎為髒, 膀胱為腑, 兩者在五行中都屬水, 腎與膀胱構成臟腑表裡關係, 腎氣不足, 膀胱受影響, 氣虛體質者小便較多。

脾氣虛

脾開竅於口, 其華在唇。 脾氣虛, 氣虛體質者唇色淡白。 脾主肌肉和四肢, 氣虛體質者的肌肉鬆軟, 常感覺肢體疲乏無力。 脾為髒, 胃為腑, 兩者在五行中都屬土, 脾與胃構成臟腑表裡關係, 脾氣血不足,

氣虛體質者易食欲不振, 消化、吸收也不好。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