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在運動或者其它因素中骨折, 脛腓骨骨幹骨折(小腿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最為常見, 10歲以下兒童尤為多見。 那麼脛腓骨骨幹骨折有什麼症狀, 該怎麼治療?
病因
本病多由於直接暴力引起, 直接暴力多見為壓砸、衝撞、打擊致傷, 骨折線為橫斷或粉碎型;有時兩小腿在同一平面折斷, 軟組織損傷常較嚴重, 易造成開放性骨折。 間接暴力多見為高處跌下, 跑跳的扭傷或滑倒所致的骨折;骨折線常為斜型或螺旋型, 脛骨與腓骨多不在同一平面骨折。
臨床表現
局部疼痛、腫脹, 畸形較顯著, 表現成角和重疊移位。
併發症
脛腓骨骨折易發生延遲癒合或不癒合。 尤其不穩定性骨折極易移位。 局部外固定往往失敗。
在外傷性脛腓骨骨折中, 因其多為重大暴力引起的損傷, 並常同時合併其他部位損傷及內臟器官損傷;脛腓骨骨折合併血管損傷後,肌肉豐富的小腿肌群組織極易受累, 因為骨骼肌對缺血較為敏感, 通常認為肢體肌肉組織在缺血6~8小時後就可以發生變性、壞死;嚴重的軟組織損傷和術後傷口感染所致的膿毒血症亦大大增加了截肢的危險性。
治療
本病的治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手法復位和外固定
麻醉後, 兩個助手分別在膝部和踝部做對抗牽引, 術者兩手在骨折端根據透視下移位元的方向, 推壓擠捏骨斷端整複, 復位後可用小夾板或長腿石膏固定。
2.骨牽引
如斜形、螺旋、粉碎型等脛腓骨折因骨斷端很不穩定, 復位後不易維持良好對位以及骨折部有傷口, 皮膚擦傷和肢體嚴重腫脹, 必須密切觀察肢體的病例, 不能立即以小夾板或石膏夾板固定, 最好用跟骨持續牽引。
3.骨外穿針固定法。
4.切開復位內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