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0年代中期至今至少有12篇關於可切除直腸癌進行術前放療的隨機研究報導, 但均未應用全劑量(≥45Gy ), 多數採用的放射技術並不太滿意, 從放射結束後至手術的時間也沒有足夠的間歇期(4~6周), 結果僅6個報導局部復發率具有統計學意義。
瑞典的一組報導(SRCT)1183例分別接受單純手術或手術+短期術前放療, 放射劑量25Gy, 於5天內完成應用3或4個照射野, 放療結束後一周進行手術, 結果顯示局部復發率有明顯下降(27%vs1% P
①不適宜同時進行化療;
②無助於提高保肛手術的成功率;
③術後併發症發生率增高。 Paty 等認為術前放療最大的優點是有利於提高保肛手術的成功率。
術前應用放療具有下列優點:靶細胞的血供好, 亞氨含量高, 對射線的敏感性高, 療效佳。 放射可使腫瘤縮小, 病變降期(down-staging), 從而提高腫瘤切除率, 不但根切率提高, 保肛成功率也明顯提高。 小腸受到照射的範圍明顯縮小, 放射性小腸損害的發生率也明顯減少。 恢復腸道連續後發生放射性直腸炎、吻合口狹窄、和腸功能障礙等併發症的機率也大為減少。 經放射後骶筋膜纖維化增厚, 對骶前血管保護作用加強, 術中損傷骶前靜脈機會更少, 尤其對局部進展期病變, 手術安全性相對提高, 術前放療有那麼多優點, 但卻有一個致命缺點, 可能會對一部分不需放療的進行了放療, 這也就是治療過頭,
此外, 當前特別強調術前對病員病期的正確評估, 通過臨床檢查、腔內B超、盆腔CT/MRI、模擬腸鏡檢等一系列檢查, 對病變的病期作出較為正確評估, 為術前放療提供依據, 避免不必要和不合適的治療。
Minsky 報導30例低位元直腸癌距肛緣1.5-6cm原擬定A-P切除術, 在經5040cGy全劑量術前放療後, 83%完成了低位前切除結腸肛管吻合術。
Rouanet 等同樣報導低位元直腸癌經術前放療後78%能行保肛手術。 這樣的術前放療, 手術至少需推遲8-10周進行, 有增加腫瘤遠處播散的危險, 為此最近不少學者進行了術前放化療相結合的新輔助治療, 近期效果非常顯著, 再與術後化療配合, 對防止播散, 提高5年生存在理論上是完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