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感染乙肝病毒的前數年至十餘年間,
病毒和機體“和平共處”,
血清中表現為大三陽,
因此大三陽也反映了機體中病毒在不斷複製繁殖,
而屆時肝臟的損害通常較輕,
有相當一部分被感染者,
尤其是女性被感染者,
病毒可長期或終身和機體“和平共處”,
如此我們稱為“病毒攜帶者”,
即機體長期攜帶了乙肝病毒,
而肝臟損害較輕,
可以生活到60-70歲以上,
沒有明顯症狀,
並不一定因肝臟疾病病故,
他們主要起著傳染源的作用。
而更多的被感染者在13-23歲,
由於機體免疫系統的成熟,
能識別受感染的肝細胞而出現清除這些受感染肝細胞的反應,
自然這是機體自身的一種保護反應,
其結果是大量病毒被清除,
而同時被感染的肝細胞也遭到破壞,
如此反復的清除、破壞過程,
也就是機體自身的自限性愈複(自愈)過程。
若干年後病毒基本清除,
血清中的e抗體出現,
e抗原相繼消失,
也就是從大三陽轉成了小三陽。
由此可見,
從大一陽轉成小三陽的過程,
對大部分的乙型肝炎病人(變異株感染除外)來說象徵著病毒被基本清除,
或者說基本自愈,
將來不會再有肝炎活動,
若被感染者在25-30歲前完成此過程,
則將來基本不會發生肝硬化、肝癌了。
遺憾的是,
仍有相當比例(約2/3)的被感染者,
其自身的清除反應,
不能完全清除肝內潛伏的病毒,
在若干周、月、年後,
病毒的複製、清除、肝臟的修復周而復始地進行,
因此小三陽又轉為大三陽,
大三陽又轉為小三陽,
甚至始終是強強、弱弱的大三陽而病毒未得清除,
這部分被感染者的未來,
則是肝臟不同程度的纖維化,
部分病人40歲左右已發展為肝硬化,
甚至出現了腹水或癌變,
此時儘管轉成了小三陽,
也僅僅表示病毒被大多清除但肝臟損害已相當嚴重了。
部分病人肝硬化後肝炎還在活動,
說明清除反應仍在進行,
肝臟的損害還在發展,
機體自身清除病毒的保護反應,
給自身肝臟組織帶來了越來越嚴重的不可逆的損害,
最終可使人生終於肝臟的病損,
真是不可思議而傷心的結果。
由此可見,
大三陽轉為小三陽若在25-30歲以前完成,
對機體來說是完成了清除病毒的過程,
肝臟的損害也較輕;如果大三陽轉來轉去,
或持續大三陽,
而清除反應(肝炎持續活動,
轉氨酶反復升高)持續進行,
則40歲前後,
對大多數慢性乙肝病人來說,
即使轉成了小三陽,
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肝纖維化或肝硬化。
如果終身持續為大三陽,
沒有明顯的肝炎活動(肝功能始終正常),
也許還能生活到60-70歲呢,
可見大三陽不一定都要轉為小三陽。
大三陽轉為小三陽是機體清除病毒的表現,
但帶來的肝臟損害不能輕視。
因此,
是轉為佳還是不轉為佳,
該轉不該轉以上的道理就明白了。
我們多年的經驗是,
只要肝功能正常,
就不必啟用干擾素,
更不必去選擇那些不成熟的、無科學依據的轉陰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