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胃潰瘍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胃潰瘍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一)發病原因

胃潰瘍是一種多因素疾病, 病因複雜, 迄今未完全清楚, 為一綜合因素所致。

1.遺傳因素 胃潰瘍有時有家族史, 尤其兒童潰瘍患者有家族史者可占25%~60%。 另外A型血的人比其他血型的人易患此病。

2.化學因素 長期飲用酒精或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皮質類固醇等藥物易致此病發生, 此外長期吸煙和飲用濃茶似亦有一定關係。

3.生活因素 潰瘍病患者在有些職業如司機和醫生等人當中似乎更為多見, 可能與飲食欠規律有關。 工作過於勞累也可誘發本病發生。

4.精神因素 精神緊張或憂慮,

多愁善感, 腦力勞動過多也是本病誘發因素。 可能因迷走神經興奮, 胃酸分泌過多而引起。

5.感染因素 幽門螺桿菌(HP)對胃潰瘍發生的作用仍難以解釋, 因很多HP感染者中僅少數發生胃潰瘍。 然而幾乎所的胃潰瘍者合併慢性活動性胃炎。 HP是胃炎的發病和蔓延的主要病因。 HP被清除則胃炎消失。 HP感染的定量研究顯示, 胃潰瘍尤其是位於胃上半部的潰瘍, 常合併嚴重的HP感染。

6.其他因素 不同國家、不同地區本病的發生率不盡相同, 不同的季節發病率也不一樣, 說明地理環境及氣候也是重要因素。 另外本病還可在其他原發病如燒傷、重度腦外傷、胃泌素瘤、甲旁亢、肺氣腫、肝硬化、腎衰的基礎上發病, 即所謂“繼發性潰瘍”(secondary ulcer)。
這可能與胃泌素、高鈣血症及迷走神經過度興奮有關。

(二)發病機制

1.膽汁反流和胃潰瘍病 Beaumont於1883年首先觀察到在某些不尋常的情況下膽汁反流入胃, 但當時未能引起人們的注意。 直到1965年du Plessis才提出膽汁反流可能在胃潰瘍病的發病中占重要位置。 研究證明, 膽汁反流入胃常見於胃潰瘍病病人而不常見於正常人。 膽汁在胃潰瘍病病人的空腹胃液標本和餐後標本中均存在。 胃潰瘍癒合以後, 反流可以減少或停止。

胃或十二指腸的動力障礙是導致膽汁反流的原因, 然而致成動力障礙的基本因素仍然不明。 在某些病人, 取直立體位、吸煙可使反流增加。 膽汁反流不僅限於胃潰瘍病, 還可見於胃炎, 如酒精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

以及併發胃炎的一些情況, 如十二指腸潰瘍病和慢性呼吸系疾病。 胃炎本身能否致成動力功能障礙並引起反流, 還不清楚。

根據Hollander, 正常的胃有雙重黏障:黏液和黏膜上皮。 它不但可以保護黏膜使之免於發生潰瘍, 而且可以防止酸滲入胃黏膜從而使酸分泌保留在胃腔以內。 正常胃黏膜防止酸的反向彌散可能與上皮細胞表面的脂蛋白膜有關。 胃內膽汁的有害後果就是它對黏障的破壞, 從而使得氫離子穿透胃黏膜並且損害胃黏膜。 膽汁可以改變胃黏液的性質。 使表面黏液剝脫, 並且使上皮細胞耗空其黏液含量。 除去它對黏液的作用以外, 膽汁還能破壞黏膜屏障, 使它不再能阻止氫離子滲入黏膜。 氫離子的反向彌散引起黏膜的進一步損傷。

膽汁酸還能破壞表面上皮細胞並彌散進入黏膜。 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胺。 胃細胞間液內組胺濃度的增加引起血管擴張伴黏膜血流和毛細血管滲透性增加, 進而發生黏膜水腫、出血、發炎, 甚至發生急性糜爛。 受損傷的黏膜容易形成潰瘍。

實驗證明, 十二指腸內容物對胃黏膜的損傷較單純膽汁或胰腺分泌一種對胃黏膜的損傷大得多。 膽汁和胰腺分泌的一些破壞成分已經查明。 已知膽汁酸可引起黏膜損傷。 膽汁和胰液互相混合在十二指腸內生成的溶血卵磷脂可以引起黏膜屏障的破壞。 正常膽汁中的卵磷脂被胰腺分泌中的磷脂酶A轉變成溶血卵磷脂;這一反應被胰蛋白酶和膽汁酸二者所啟動。

高濃度的溶血卵磷脂已在胃潰瘍病病人夜間胃液標本中查出。 此外, 膽汁對胃黏膜的損害不僅僅取決於膽汁酸的去汙作用, 還取決於胃內容物的酸度。 觀察pH8、4和2三種不同的人類膽汁溶液的破壞作用時, 發現pH8者破壞最小, 而pH2者破壞最大。 這一發現提示膽汁, 特別是和酸在一起, 起到破壞作用。

膽汁還可促使竇部G細胞釋放胃泌素, 後者又轉而刺激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 因此, 膽汁一方面增加氫離子的反向彌散, 一方面也增加酸分泌。 抽取胃內容物測定酸度可能發現不了膽汁反流增加酸分泌的效應, 因為這種檢查方法只能反映膽汁反流對胃酸度的最後影響。 長期膽汁反流還可通過形成萎縮性胃炎伴壁細胞丟失和腸化生而進一步改變膽汁反流對胃酸分泌的效應。 有人提出膽汁反流可以借助於胃泌素的釋放引起間歇性胃分泌過多而在十二指腸潰瘍病的發病上起一定作用,然而這種假想尚有待證實。

2.酸和胃潰瘍病 酸在胃潰瘍病發病上所起的作用曾經受到廣泛的注意,“沒有酸便沒有潰瘍”這句名言同樣適用於胃潰瘍病,但是由於胃體部潰瘍病人酸分泌降低或正常,酸分泌量的多少在胃潰瘍病發病上似不占重要位置。

酸在胃潰瘍病所起的作用可能不是決定潰瘍的發病而是決定潰瘍的部位。等觀察了149名胃潰瘍病病人的胃切除標本,發現所有潰瘍均發生在幽門腺區域,且緊鄰酸分泌區。這可能是這個部位的幽門黏膜較其他任何部位接觸酸都多的緣故。

許多胃潰瘍病病人酸分泌降低可以部分用:Davenport的意見來解釋。即這種病人的胃黏膜具有缺陷,使得氫離子自胃腔反向彌散進入黏膜。這一缺陷已由Overhoit和Pollard在一些胃潰瘍病病人中得到證實。另外的重要因素就是胃潰瘍病病人的壁細胞群較少,且往往伴有萎縮性胃炎。

3.胃潰瘍病時的胃排空和運動性 在胃潰瘍病病因學中,胃排空延緩和滯留被認為是一個重要因素。這一學說可以解釋只做迷走神經切斷但未做引流手術而致成胃瀦留病人繼發的潰瘍形成,然而它對絕大多數自然發生的胃潰瘍來說,遠非一滿意的解釋。現在還沒有肯定的證據表明動力減退或滯留在胃潰瘍病病人比正常人更常見。

4.潰瘍病時的胃黏膜 胃潰瘍病經常和慢性胃炎同時存在。1965年,duPlessis於75個因胃潰瘍切除的胃中發現其中65個具有慢性胃炎,其胃炎自幽門向近端擴展,幽門腺區域常廣泛受累,並可累及胃底腺區域。這些病例的慢性胃炎較十二指腸潰瘍病病例的慢性胃炎更加廣泛和嚴重。他並發現胃潰瘍經常位於患有慢性胃炎的區域以內。一般說來,潰瘍在胃內的位置愈高,胃炎損害的範圍也就愈廣泛。1966年Lawson通過動物實驗證明患有胃炎的黏膜易於發生消化性潰瘍。這些發現均支持這樣一種概念,即胃潰瘍病發生在慢性胃炎的基礎上。既往認為胃炎是胃潰瘍病的結果的概念可能是不正確的,因慢性胃炎不僅僅分佈在潰瘍周圍,而且也累及到整個胃的遠端,胃潰瘍本身不大可能引起如此廣泛的胃炎。

5.Hp和胃潰瘍病 現有充分證據表明Hp不但在十二指腸潰瘍發病機理中占重要位置,而且在胃潰瘍發病中也佔有一定位置。

6.病理分型 胃潰瘍是一種慢性病。根據潰瘍發生部位的不同,將潰瘍分為4型(圖1):

Ⅰ型:小彎潰瘍,位於小彎側胃切跡附近,尤多見於胃竇黏膜和胃體黏膜交界處。常為低胃酸分泌,約占胃潰瘍80%;

Ⅱ型:胃十二指腸複合性潰瘍。常先發生十二指腸潰瘍,繼發胃潰瘍。為高胃酸分泌,易合併出血,病情頑固。占5%~10%;

Ⅲ型:幽門前及幽門管潰瘍。通常為高胃酸分泌,內科治療易復發;

Ⅳ型:高位胃潰瘍,位於胃上部1/3,距食管胃連接處4cm內,在2cm以內者稱“近賁門潰瘍”。低胃酸分泌,易發出血和穿孔。

可見胃潰瘍以小彎潰瘍最為多見,尤其是胃竇小彎。有的較大潰瘍可發生於小彎上部以至賁門區。在胃底和大彎側十分罕見。

7.病理形態 潰瘍通常是單發,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為0.5~2cm,很少超過3cm。潰瘍邊緣整齊,狀如刀切,底部通常穿越黏膜下層,深達肌層甚至漿肌層。黏膜下層至肌層完全被侵蝕破壞,代之以肉芽組織及瘢痕組織。活動期,潰瘍底部由表層向深部依次可分為4層:①滲出層;②壞死層;③肉芽組織層;④瘢痕組織層。胃潰瘍2%~5%可發生惡突。

有人提出膽汁反流可以借助於胃泌素的釋放引起間歇性胃分泌過多而在十二指腸潰瘍病的發病上起一定作用,然而這種假想尚有待證實。

2.酸和胃潰瘍病 酸在胃潰瘍病發病上所起的作用曾經受到廣泛的注意,“沒有酸便沒有潰瘍”這句名言同樣適用於胃潰瘍病,但是由於胃體部潰瘍病人酸分泌降低或正常,酸分泌量的多少在胃潰瘍病發病上似不占重要位置。

酸在胃潰瘍病所起的作用可能不是決定潰瘍的發病而是決定潰瘍的部位。等觀察了149名胃潰瘍病病人的胃切除標本,發現所有潰瘍均發生在幽門腺區域,且緊鄰酸分泌區。這可能是這個部位的幽門黏膜較其他任何部位接觸酸都多的緣故。

許多胃潰瘍病病人酸分泌降低可以部分用:Davenport的意見來解釋。即這種病人的胃黏膜具有缺陷,使得氫離子自胃腔反向彌散進入黏膜。這一缺陷已由Overhoit和Pollard在一些胃潰瘍病病人中得到證實。另外的重要因素就是胃潰瘍病病人的壁細胞群較少,且往往伴有萎縮性胃炎。

3.胃潰瘍病時的胃排空和運動性 在胃潰瘍病病因學中,胃排空延緩和滯留被認為是一個重要因素。這一學說可以解釋只做迷走神經切斷但未做引流手術而致成胃瀦留病人繼發的潰瘍形成,然而它對絕大多數自然發生的胃潰瘍來說,遠非一滿意的解釋。現在還沒有肯定的證據表明動力減退或滯留在胃潰瘍病病人比正常人更常見。

4.潰瘍病時的胃黏膜 胃潰瘍病經常和慢性胃炎同時存在。1965年,duPlessis於75個因胃潰瘍切除的胃中發現其中65個具有慢性胃炎,其胃炎自幽門向近端擴展,幽門腺區域常廣泛受累,並可累及胃底腺區域。這些病例的慢性胃炎較十二指腸潰瘍病病例的慢性胃炎更加廣泛和嚴重。他並發現胃潰瘍經常位於患有慢性胃炎的區域以內。一般說來,潰瘍在胃內的位置愈高,胃炎損害的範圍也就愈廣泛。1966年Lawson通過動物實驗證明患有胃炎的黏膜易於發生消化性潰瘍。這些發現均支持這樣一種概念,即胃潰瘍病發生在慢性胃炎的基礎上。既往認為胃炎是胃潰瘍病的結果的概念可能是不正確的,因慢性胃炎不僅僅分佈在潰瘍周圍,而且也累及到整個胃的遠端,胃潰瘍本身不大可能引起如此廣泛的胃炎。

5.Hp和胃潰瘍病 現有充分證據表明Hp不但在十二指腸潰瘍發病機理中占重要位置,而且在胃潰瘍發病中也佔有一定位置。

6.病理分型 胃潰瘍是一種慢性病。根據潰瘍發生部位的不同,將潰瘍分為4型(圖1):

Ⅰ型:小彎潰瘍,位於小彎側胃切跡附近,尤多見於胃竇黏膜和胃體黏膜交界處。常為低胃酸分泌,約占胃潰瘍80%;

Ⅱ型:胃十二指腸複合性潰瘍。常先發生十二指腸潰瘍,繼發胃潰瘍。為高胃酸分泌,易合併出血,病情頑固。占5%~10%;

Ⅲ型:幽門前及幽門管潰瘍。通常為高胃酸分泌,內科治療易復發;

Ⅳ型:高位胃潰瘍,位於胃上部1/3,距食管胃連接處4cm內,在2cm以內者稱“近賁門潰瘍”。低胃酸分泌,易發出血和穿孔。

可見胃潰瘍以小彎潰瘍最為多見,尤其是胃竇小彎。有的較大潰瘍可發生於小彎上部以至賁門區。在胃底和大彎側十分罕見。

7.病理形態 潰瘍通常是單發,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為0.5~2cm,很少超過3cm。潰瘍邊緣整齊,狀如刀切,底部通常穿越黏膜下層,深達肌層甚至漿肌層。黏膜下層至肌層完全被侵蝕破壞,代之以肉芽組織及瘢痕組織。活動期,潰瘍底部由表層向深部依次可分為4層:①滲出層;②壞死層;③肉芽組織層;④瘢痕組織層。胃潰瘍2%~5%可發生惡突。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