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長, 身體機能逐漸退化, 骨骼也越來越脆弱。 所以中老年朋友一定要關注骨骼的健康, 骨關節炎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 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 那麼骨關節炎該如何治療呢?下面就為大家來做介紹。
1、藥物治療:主要指全身及局部鎮痛藥物的應用, 如非甾體抗炎鎮痛藥芬必得、扶他林及相應的乳膠劑。 但這類藥物副作用較多, 尤其是胃腸道副反應, 限制了該類藥的長期應用。 近年來昔布類藥物如萬絡、西樂葆等也開始應用, 這類藥物為特異性COX-2抑制劑, 胃腸道刺激小。
2、非藥物治療:慢性骨關節炎進行適度體育鍛煉可改善功能的能量, 強調受累關節休息的觀念, 現已為醫療體育所替代, 不過, 體育鍛煉鬚根據病人具體情況, 選擇不同治療目標, 在病變關節的活動範圍以內, 由病人自動鍛煉, 循序漸進。 可分為。
(1)增加關節活動度鍛煉。
(2)增強關節周圍肌力鍛煉。
(3)增加耐力鍛煉, 如行走、自行車或游泳等, 可增加病人的氧容量、改善心肺功能和糖、脂肪代謝, 以增強耐力和體能。
症狀重的骨關節炎患者, 開始時只能進行肌力收縮而不活動關節, 且最好能在水中鍛煉, 因水中人體重量只達到陸地體重的1/8。 對於下肢骨關節炎,
3、手術治療對嚴重關節疼痛經各種治療無效者, 關節功能嚴重障礙影響日常生活者, 需施行手術才能解除疼痛和恢復關節功能。
常用手術為
(1)關節鏡手術:關節鏡下灌洗關節腔, 或兼作清理術, 適用於OA合併關節內紊亂, 清理術包括增生滑膜刨削、取除剝離的關節軟骨、修平關節面、切除骨贅、摘出關節內游離體、軟骨缺損部鑽孔、破裂半月板修切等。
(2)截骨術:多用於髖、膝骨關節炎的矯形, 通過截骨糾正關節力線和受力分佈, 達到緩解疼痛增進功能的目的, 適合於60歲以下的中、青年病人。
(3)人工關節置換術:是骨關節炎手術治療的一個重要部分, 目前髖、膝、肩、肘、手、足等關節均可進行置換。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 是臨床應用最廣的手術之一, 適用於60歲以上的髖骨關節炎, 療效較確切, 術後隨訪優良率在90%以上。
人工膝關節表面置換術, 適用於嚴重的膝關節退變。 膝關節單髁置換術, 適用於一側脛股關節室骨關節炎, 因為只切除病變關節面, 植入假體少, 手術創傷小, 不過技術要求較高, 需要精確定位。 肩、肘、腕關節為非負重關節, 必要時也可施關節置換術。
近年來還有一些新技術也逐漸由研究走向臨床應用, 如自體軟骨細胞植入術, 已引起了廣泛興趣, 其法為先用關節鏡作軟骨細胞取樣, 然後行組織培養數周, 以擴展細胞數量, 把培養出來的軟骨細胞注入關節軟骨缺損部, 並以骨膜瓣覆蓋縫緊。 已有動物實驗報導採用較簡化的取樣方法, 為抽吸骨髓細胞, 經過組織培養生成間質的幹細胞, 此乃軟骨細胞前體, 把這些細胞埋入到生物基質凝膠, 然後植入軟骨缺損部, 以達到修復軟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