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痢疾的症狀及治療分別都是有很多的, 而且寶寶痢疾這種疾病在寶寶身上的發病率是很高的, 所以正常情況之下這種疾病對於寶寶身體健康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寶寶痢疾主要就是寶寶的腸道受到感染之後而引發的一種疾病, 這種疾病通常會引起寶寶肚子疼, 不想吃東西以及拉肚子等情況, 所以一般寶寶患上痢疾之後都會是非常痛苦的。
寶寶的體質由於比較特殊, 和常人比起來應該說是很脆弱的, 所以在寶寶的初始發育階段經常會受到各種各樣的疾病的困擾, 而痢疾就是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
小兒痢疾多發于夏秋季, 為腹痛、裡急後重, 排粘液或膿血便為主症的腸道傳染病。 多因外受濕熱疫毒之氣, 內傷飲食生冷, 積滯於腸中所致。 證分虛實, 辨分濕熱孰重。 實證, 治用清熱化濕、涼血解毒、消積導滯等法;虛證, 用補中益氣、收澀固脫等法。 熱重於濕, 宜清腸解毒, 用白頭翁湯, 濕重於熱, 宜清腸化濕, 用芍藥湯。
臨床表現
(1)潛伏期:數小時~7天, , 一般1-2天。
(2)普通型:起病急、高燒、大便每天10次以上, 內有粘液膿血, 便後有沉脹、下墜感。 患兒全身乏力、食欲減退、噁心、嘔吐、陣發性腹痛。
(3)輕型:不發熱或低熱,
(4)重型:每天大便數十次, 內有膿血, 有裡急後重, 全腹劇痛, 伴嘔吐、脫水、醇中毒, 全身症狀不重。
(5)中毒型:多見於2~7歲小兒。 發病急驟、高熱、驚厥、昏迷、休克、呼衰等, 全身中毒症狀明顯, 腸道症狀常見於24~36小時才出現。 此型病情較重。
(6)慢性痢疾:病程超過2個月以上者, 常見天營養不良、佝僂病、貧血的嬰幼兒, 或急性痢疾, 不典型, 未經正規治療, 遷延不愈而致體溫正常或低熱, 大便性質不定, 有粘液, 或粘液、膿血交替出現。
治療措施
1.清熱化濕法:鄭耀坪認為急性菌痢大多為濕熱痢。 用芍藥東加減治療急性菌痢60例, 結果在體溫恢復、主要症狀消失、大便常規恢復、大便培養轉陰、末梢血象好轉和毒副作用等指標上效果均優於對照組(複方新諾明,
2.寒溫並用法:劉百祥等用加味椒艾丸治療小兒菌痢101例, 療效滿意。 方為烏梅、艾葉、川椒、赤石脂、乾薑、檳榔、黃芩、黃連等組成, 全方寒溫並調, 具燥濕運脾, 導滯清痢之功。 現代醫學研究, 川椒、艾葉、乾薑為胃動力藥, 能促進胃腸功能恢復;烏梅改變胃腸道酸鹼度, 不利細菌繁殖生長;黃連、黃芩對痢疾桿菌有強大的殺滅作用;赤石脂有吸附作用, 能大量吸收病理產物, 使之排於體外, 減輕全身中毒症狀。 [3]馬洪源採用辛開苦降、寒溫並用、補瀉兼施、具有調和腸胃之功的半夏瀉心湯治療本病, 取得良效。
3.中西醫結合法:梁貫洲用止痢東加甲氧苄氨嘧啶治療菌痢472例。
通過上面文章關於寶寶痢疾的詳細介紹, 相信大家應該已經瞭解到了寶寶痢疾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其實關於寶寶痢疾的症狀及治療有很多, 這點從上文的介紹中便可以看出。 瞭解到了寶寶痢疾的症狀及治療方法對於以後寶寶的成長發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至少在以後的生活中, 我們的家長們便可以及時地判斷寶寶痢疾以及及時對寶寶痢疾採取正確的治療。
我們的家長們便可以及時地判斷寶寶痢疾以及及時對寶寶痢疾採取正確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