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絞痛的三大常見併發症

心絞痛是由於心肌急劇的、暫時的供氧和需氧不平衡所引起的臨床綜合征。 其臨床特徵為陣發性前胸壓榨樣疼痛感覺, 主要位於胸骨後部, 可放射至心前區、左上肢、頸部、左肩部和後背部, 常發生於勞累或情緒激動時, 持續時間為數分鐘, 休息或用藥物後上述症狀迅速消失。 臨床上將心絞痛分為穩定心絞痛、不穩定性心絞痛和變異性心絞痛三種臨床類型。

1、穩定型心絞痛

是臨床最常見的一種心絞痛。 它是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病情比較穩定, 心絞痛發生的頻率、持續的時間、誘因及緩解方式均相當固定。

其穩定性包含兩方面的含義:其一是指病情穩定;其二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 無潰瘍、破裂、夾層及血栓形成等不穩定因素。 穩定性心絞痛的病理基礎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所致的固定性狹窄。

2、不穩定性心絞痛

是一種冠心病的急性心臟事件, 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介於慢性穩定性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間的中間臨床綜合征。 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穩定為基本病理生理特點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有三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不穩定型心絞痛、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這三種臨床表現的治療原則有所不同。 由於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病情變化多端,

可逆轉為穩定型心絞痛, 也可能迅速進展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因此, 對其正確認識與處理, 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不穩定心絞痛是一種臨床綜合征, 包括許多臨床疾病譜。 目前其定義尚未完全統一。

除了沒有診斷心肌梗死的明確心電圖和心肌酶譜變化外, 目前應用的不穩定型心絞痛的定義根據以下3個病史特徵做出:①在相對穩定的勞累相關性心絞痛基礎上出現逐漸增強的心絞痛。 ②新出現的心絞痛, 通常在1個月內, 由很輕度的勞力活動即可引起心絞痛。 ③在靜息和很輕度勞力時出現的心絞痛。 在一些病人中, 缺血性不穩定型心絞痛發作與明顯的誘發因素有關, 例如貧血、感染、甲狀腺功能亢進或心律失常。

因此這種情況稱為繼發性不穩定型心絞痛。

3、變異性心絞痛

為自發性心絞痛的一種, 多數學者認為冠狀動脈痙攣引起的缺血性心絞痛命名為變異性心絞痛, 並指出此心絞痛的發作與活動無關, 疼痛發生在安靜時, 發作時ST 段抬高, 發作過後ST 段下降, 不出現病理Q波, 疼痛主要由於冠脈痙攣所致, 其半年內發生心肌梗死及死亡者較多。 變異性心絞痛是由心外膜冠狀動脈痙攣導致透壁性心肌缺血引起的, 這種短時間的冠脈痙攣解除後發生再灌注可引起心肌頓抑, 其對心功能的影響取決於缺血發作的程度、頻度、持續時間、單次發作、並立即使用血管擴張劑。 通常心肌頓抑不明顯, 長時間反復發作的變異性心絞痛特別是倒置T 波者常可有心肌頓抑發生。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