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潰瘍是一種消化系統多發疾病, 主要外部臨床表現為腹部疼痛。 那麼, 怎樣將十二指腸潰瘍引起的疼痛和其他腹部疼痛區分開來呢?在這裡, 向大家介紹一些十二指腸潰瘍疼痛的特點。
十二指腸潰瘍發病因素
一般認為消化性潰瘍是多因素病因造成的, 其中包括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襲;幽門螺桿菌感染;胃的運動異常;精神及飲食等等, 但是總的說來, 不外乎胃黏膜的防禦機制和對胃黏膜的侵害因素之間的平衡遭到損害所致。 消化性潰瘍的典型症狀有:上腹部鈍痛、灼痛、脹痛和劇痛,
消化性潰瘍容易引起諸如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門梗阻以及癌變等併發症, 及早進行正規、正確治療尤為重要。 治療的目的在於控制症狀、促進潰瘍癒合, 預防復發和避免出現併發症。
十二指腸潰瘍疼痛特點
1、慢性過程:除少數較早就醫的患者外, 多數患者病程已長達幾年、十幾年或更長時間。
2、週期性:大多數患者病情反復發作, 並且發作期與緩解期隨季節變換、精神緊張、情緒波動、飲食不調或服用與發病有關的藥物等因素的變化互相交替出現。
3、節律性: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多在餐前空腹時或半夜出現, 進食或服用制酸劑後可稍緩解。 有些特殊的潰瘍病的疼痛節律性不是很明顯, 如老年人的潰瘍及十二指腸球後潰瘍等。 當疼痛的節律性突然發生變化時, 應考慮病情有所發展, 或可能出現併發症。
4、疼痛的部位:十二指腸潰瘍位於上腹正中或偏右。 疼痛範圍一般較局限, 局部有壓痛, 但是疼痛的部位, 並不一定就是潰瘍所在的部位。
5、疼痛的性質與程度:每個人對疼痛的耐受程度不一, 故潰瘍病疼痛的程度沒有一個客觀的標準, 其性質也視患者的感覺而定, 通常被描述為饑餓樣不適感、鈍痛、噯氣、壓迫感、灼痛或劇痛和刺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