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內外治療法 全發麵解決膿耳

膿耳是指由外邪侵襲, 邪毒熾盛, 停聚耳竅或臟腑虛損, 正氣虧虛, 邪滯耳竅, 無力托毒所致的以耳部疼痛、鼓膜穿孔、耳內流膿、聽力下降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 本病嚴重者可引起膿耳變證, 甚者危及生命。 為此, 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 應當及時治療此病。 那麼, 應該怎樣治療膿耳呢?下面, 有幾個治療膿耳的方法。

1、內治法

1。 外邪侵襲, 壅遏耳竅

起病急, 發熱, 耳痛逐漸加劇, 或劇痛後膿液流出;

全身伴發熱、惡寒或鼻塞流涕。 舌質偏紅, 苔薄白或薄黃, 脈浮數。

風熱或風寒外襲, 或污水入耳, 水濕內侵, 循經上犯,

邪毒結聚耳竅, 與氣血搏結, 則耳內疼痛;風性善行數變, 常挾寒挾熱, 而多從火化, 故發病急;發熱、惡風寒、鼻塞、流涕、舌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皆為上焦肺熱壅盛之征。

疏風清熱, 解毒消腫。

蔓荊子散加減。 方中蔓荊子、甘菊花、升麻氣輕之品升陽清上;木通、赤茯苓、桑白皮清熱利水去濕;前胡助蔓荊子宣散, 助桑白皮而化痰;生地、赤芍、麥冬養陰涼血。 全方疏風清熱, 利水去濕而排膿, 涼血清熱, 活血止痛。 病初起風熱偏盛者, 可去生地、麥冬, 加柴胡、薄荷;若鼓膜紅腫、耳痛劇烈者, 為火熱壅盛, 可加野菊花、蒲公英、地丁、板藍根等, 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2。 肝膽濕熱, 薰蒸耳竅

耳痛劇烈, 耳膿黃稠, 耳鳴耳聾;

全身可見發熱, 口苦咽幹, 小便黃赤, 大便幹結。

小兒症狀較成人為重, 可有高熱、煩躁、驚厥等症。 舌質紅、苔黃, 脈弦數有力。

濕熱之邪壅滯肝膽, 薰蒸耳竅, 故耳內疼痛;耳竅為邪毒阻塞, 清氣不達, 閉而不用, 故耳鳴耳聾;邪毒內蘊, 不得外解, 阻塞經脈氣血運行, 化腐成膿;口苦咽幹、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弦數等均為肝膽火熱之征。 小兒臟腑柔弱, 形氣未充, 邪毒易犯, 臨床症狀較為嚴重。

清肝瀉火, 利濕排膿。

龍膽瀉肝東加減。 取龍膽草、黃芩、梔子、柴胡入肝膽以清瀉肝膽之火;當歸、生地清熱活血消腫;車前子、木通、澤瀉導熱下行。 若火毒熾盛, 流膿不暢者, 可選用仙方活命飲加減, 以達到清熱解毒, 消腫排膿的療效。 小兒熱盛宜引動肝風, 可加入平肝息風藥, 如勾藤、蟬蛻;若出現神昏、驚厥、嘔吐,

應參考“黃耳傷寒”篇處理。 小兒臟腑嬌嫩, 用藥過於苦寒會損傷正氣, 臨床用藥應加以注意。

3。 脾虛失運, 濕困耳竅

耳內流膿日久, 量多而清稀。 聽力下降或有耳鳴。

全身可有頭暈、面色少華, 納差, 大便溏薄等。 舌質淡, 苔白膩, 脈緩弱。

濕邪屬陰, 性黏滯。 耳為清空之竅, 喜空虛。 脾虛運化失健, 濕濁停聚, 泛溢耳竅, 故耳內膿液清稀, 量較多, 纏綿日久而無臭味;濕濁蒙蔽清竅, 故耳鳴耳聾、頭暈、頭重;頭暈、面色少華, 納差, 大便溏薄、舌質淡、苔白膩、脈緩弱等皆為脾虛失於運化, 清陽之氣不得營運之征。

健脾滲濕, 補托排膿。

托裡消毒散加減。 若濕蘊化熱, 濕熱盛, 耳流膿色黃, 且耳痛者, 加入黃芩、野菊花、蒲公英等清熱解毒排膿;耳悶、聽力下降者,

加菖蒲、蔓荊子等以通竅排膿。 若周身倦怠乏力, 頭暈而沉重, 為清陽之氣不得上達清竅, 可選用補中益氣東加減。 若膿液清稀量多、納差、便溏, 為脾虛失於健運, 可選用參苓白術散加減。

4。 腎元虧損, 邪滯耳竅

耳內流膿日久不愈, 反復發作, 量不多, 膿液穢濁或呈豆腐渣樣, 並有臭味, 聽力減退明顯。 全身可見頭暈, 神疲, 腰膝酸軟。 舌淡紅, 苔薄白或少苔, 脈細弱。

腎元虧損, 耳竅失養, 邪毒留戀, 故耳內流膿日久不愈, 並反復發作;邪毒久戀, 化腐成膿, 故耳膿穢濁或呈豆腐渣樣, 並有惡臭氣味;腎精虧損, 耳竅失養, 故聽力明顯減退;腎元虛損, 腦髓失養, 故頭暈神疲;腰膝酸軟, 舌淡紅、苔薄白或少苔、脈細弱為腎元虧損之征。

補腎培元, 化濕祛腐。

腎氣丸加魚腥草、金銀花、木通、夏枯草、桔梗等。 方中以腎氣丸培補腎元, 配以魚腥草、金銀花、木通、夏枯草、桔梗以祛濕化濁。 腎陰虛者, 若濕熱鬱久, 化腐成膿, 氣味臭穢, 可在前方基礎上選用穿山甲、皂角刺、板藍根、金銀花、桃仁、紅花、乳香、沒藥等, 以活血祛腐。 若伴見虛煩失眠, 耳鳴, 腰膝酸軟等症, 則可用知柏地黃丸加減。

2、外治法

1。 清除耳道內膿液

用3%過氧化氫溶液清潔外耳道。 也可用負壓吸引的方法清除膿液, 以利於膿液流出。

2。 滴耳

選用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斂濕去膿作用的藥液滴耳, 如黃連滴耳液, 或新鮮的虎耳草搗汁, 每日滴耳5~6次。

3。 吹藥

用具有清熱解毒、斂濕去膿作用的藥物吹耳, 如耳疳散等。 吹耳法是古代治療膿耳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吹藥前應先將耳道內膿液清除乾淨,每次吹入的藥散不宜過多,否則容易造成堵塞及妨礙引流。

4。滴鼻

急性期鼻塞患者,可用芳香通竅的滴鼻劑或1%麻黃素滴鼻液滴鼻。

塗敷

如病情嚴重或膿液刺激,引起耳前後有紅腫疼痛,可用紫金錠磨水塗敷,或用如意金黃散調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

摘除

有肉芽、息肉鼓室有肉芽或息肉者,可用藥物腐蝕或手術摘除,有利於膿液的引流。

其他

小兒患病耳周紅腫,或膿耳日久流膿臭穢者可擇時手術。

3、針灸治療

1。體針

實熱證以取手足少陽經及足厥陰肝經穴為主,一般用瀉法;如為虛證,則以足太陰、足陽明、足少陰、足太陽經穴為主,多用補法。主穴選耳門、聽會、翳風,配穴選風池、外關、曲池、合穀、足三裡、陽陵泉、脾俞、腎俞等,每日1次,每次留針20~30分鐘。

2。灸法

虛寒者選用翳風穴懸灸,亦可配合足三裡艾灸,每日1次,每次約1分鐘。

吹藥前應先將耳道內膿液清除乾淨,每次吹入的藥散不宜過多,否則容易造成堵塞及妨礙引流。

4。滴鼻

急性期鼻塞患者,可用芳香通竅的滴鼻劑或1%麻黃素滴鼻液滴鼻。

塗敷

如病情嚴重或膿液刺激,引起耳前後有紅腫疼痛,可用紫金錠磨水塗敷,或用如意金黃散調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

摘除

有肉芽、息肉鼓室有肉芽或息肉者,可用藥物腐蝕或手術摘除,有利於膿液的引流。

其他

小兒患病耳周紅腫,或膿耳日久流膿臭穢者可擇時手術。

3、針灸治療

1。體針

實熱證以取手足少陽經及足厥陰肝經穴為主,一般用瀉法;如為虛證,則以足太陰、足陽明、足少陰、足太陽經穴為主,多用補法。主穴選耳門、聽會、翳風,配穴選風池、外關、曲池、合穀、足三裡、陽陵泉、脾俞、腎俞等,每日1次,每次留針20~30分鐘。

2。灸法

虛寒者選用翳風穴懸灸,亦可配合足三裡艾灸,每日1次,每次約1分鐘。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