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小兒腹瀉的高發期, 細菌感染, 著涼, 飲食不當都可能會導致腹瀉的發生, 我們都知道小兒腹瀉時, 是不可以隨意使用抗生素的, 做好日常的護理才是關鍵, 下面就為家長朋友介紹緩解小兒腹瀉的食療藥膳。
中醫認為, 小兒腹瀉, 病因較多, 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瀉為主的一組疾病。 病毒感染、飲食不當、過敏、氣候變化等都會引起腹瀉。 無論是哪一種腹瀉, 其治療原則是一樣的, 即繼續進食, 合理調配, 維持營養;迅速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控制腸道內外感染;對症治療加強護理、防治併發症。
淮山藥粥:
原料:大米50克、淮山藥細粉20克。
製作:
1、大米洗淨, 浸泡30分鐘備用。
2、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燒開, 加入大米燒開, 再加入淮山藥細粉, 一起煮成粥即可。
小貼士:此粥有健脾的功效, 適宜于小兒慢性腹瀉者食用。 山藥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 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蓮子飯焦粥:
原料:蓮子50克(去芯), 飯焦(鍋巴)適量, 白糖少許。
製作:鍋內加水, 下入蓮子, 鍋巴同煮至稀粥狀, 加適量白糖調味, 即可食用。 鍋巴要焦黃, 不可焦黑, 否則不好吃。
小貼士:蓮子甘澀, 可補脾止瀉。 《本草綱目》載蓮子“除寒濕, 止脾瀉久痢。 ”蓮子, 主要含有澱粉、蛋白質、脂肪及鈣、磷、鐵等;飯焦有“運脾消食, 止泄瀉”的功用。 主治小兒脾虛泄瀉、久痢、面色萎黃、手足不溫、便下不消化等症。
糯米固腸湯:
原料:糯米30克、山藥15克、胡椒末、白糖適量。
製作:將糯米略炒與山藥共煮粥, 熟後加胡椒少許。
用法:食用時, 加白糖適量調服。 每日2次。
小貼士:此湯健脾暖胃, 溫中止瀉。 適用小兒脾胃虛寒泄瀉。
大棗木香湯:
原料:大棗20枚、木香6克。
製作:大棗去核文火先煮1小時, 後入木香再煮片刻, 去渣溫服。
用法:每日2次, 溫服。
小貼士:此湯健脾和胃, 燥濕止瀉。
另外, 還有注意一些別的小方法, 比如:小兒腹瀉一開始會呈現輕度脫水的狀況, 因此, 護理的重點是先為寶寶補充身體丟失的水份。
媽咪可以從以下的補液方法中任意挑選一種:自製糖鹽水、鹽米湯、鹽稀飯。 還可以用蘋果煮湯, 或者胡蘿蔔煮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