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屬原發性頭痛, 是一種獨立疾病, 而不只是一種症狀。 在原發性頭痛中, 研究得最多的是偏頭痛, 而偏頭痛的發病機制更是頭痛學界研究的前沿課題。
有以下幾種學說:(1)血管學說:認為偏頭痛是一種原發性血管疾病。 (2)神經學說:認為偏頭痛是原發性神經源性頭痛。 (3)三叉神經血管學說:認為偏頭痛的產生是由於三叉神經血管系統有缺陷(與遺傳有關), 加上過多的內外刺激引起血管擴張及神經源性炎症所致。 我們實驗室的工作與此學說相一致。 (4)其他學說。
目前處於主導地位的是三叉神經血管學說,
使用藥物預防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應用, 應滿足以下標準:(1)發作頻繁, 每月大於2次;(2)每次持續時間超過24小時;(3)疼痛嚴重, 以及抗偏頭痛藥物對急性發作無效或藥物產生嚴重不良反應者;(4)先兆型偏頭痛者先兆期過長。
應用藥物時注意事項:(1)偏頭痛的診斷準確;(2)從小劑量開始, 逐漸增量;(3)至少連續服用3月, 以觀療效, 不能隨意換藥;(4)即使有效, 在服用4~12月後, 也應停藥, 由於偏頭痛是自限性疾病(自限性是指不給予治療, 也可以自行緩解。 偏頭痛發作期通常為4小時至72小時, 在發作時睡一覺, 醒來常常就不痛了。
主要預防藥物:(1)心得安、阿爾瑪律, (2)鈣拮抗劑:氟桂利嗪(氟桂嗪、西比靈), (3)丙戊酸鈉。 注意不是所有的鈣拮抗劑或抗癲癇藥均能用以預防偏頭痛。 如鈣拮抗劑中硝苯地平(nifedipine)稍有效, 尼莫地平(Nimodipine)無效。